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及发展.pdf
一.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及发展
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主持研制的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网ARPANET(阿帕网)
的诞生,标志着计机网络时代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计机局部网络(筒
称局域网),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飞速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指定了计
机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连的模式(OpenSystemInterconnect,简称OSI)o计
机网络的建立和使用是计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在当今社会和经济发
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Q
教师解读
计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按不同的拓扑结构分布在不同地理
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多个计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
(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以实现硬软件资源共享和相互
通信为目标的系统。
计机网络的发展概括起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面向远程终端的计机网络
图6-1面向远程终端的计机网络
在60年代末真正的计机网络诞生以前,当时的计机为大型主机带多个终端
机的工作方式,所有数据处理都由主机完成,终端没有任何处理能力,仅起字符输
入、结果显示等作用。主机通过分时或批处理方式将主机资源分配并处理各个终端提
出的处理请求,这种系统称为主机一终端系统。为了能远距离通信,通过公用电话网
和调制解调器将终端远距离与主机相连,以实现远距离通信。这是最早的面向终端的
计机网络,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机网络,但这种面向终端的远程通信网络能解
决当时数据流量不大和任务较单一的远程通信需求。
2.基于分组交换的计机网络
图6-2基于分组交换的计机网络
20世纪60年代末ARPANET网的诞生,标志着计机网络时代的真正到来。计
机网络分为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通信子网和以计机、终端、外部设备等集合的
资源子网这两个独立的部分,这种以分组交换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机通信网称为第
二代计机网络。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机网络将其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前者由通信线路
和交换结点(通信设备)组成,后者是独立的计机以及外部设备的集合,由通信子
网将许许多多的独立的计机设备(简称为主机)连接起来。分组交换技术成为20
世纪70年代至今计机网络的主要形式,成为现代计机网络技术的基础。
Q
教师解读
第二代计机网络与第一代计机网络的主要区别在于:网络中的通信双方都
是具有资助处理能力的计机,而不是终端到计机;计机网络功能以资源共享
为主,而不是以数据通信为主。
3.计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图6-3计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20世纪70年代,局域网诞生并推广使用,例如以太网。1974年,IB公司研
制了它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其他公司也相继推出本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
这些不同公司开发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只能连接本公司生产的设备。为了使不同
体系结构的网络也能互交换信息,国际标准化组织(£0)于1977年成立专门机
构并制定了世界范围内网络互联的标准,称为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opensystems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