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意义解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足阳明胃经意义解说
足阳明胃经意义解说
2011年10月30日
足阳明胃经(左右共九十穴)
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 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 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 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 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
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
脉起於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终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以交于太阴也。多血多气,辰时气血注此。
足阳明胃经出辰时督前额与督脉交于发际正中的天心穴(囟门) 太阳
承泣穴 Chéng qì(1)
〖取穴方法〗 人体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治目赫肿痛,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附注〗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承泣穴 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
〖别名〗 鼷穴,面髎穴,溪穴。
〖穴义〗 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
〖名解〗
(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内外相通。
(3)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以及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 经水循地部层次下走任脉的承浆穴,温热之气的浊重部分循胃经下行,阳热之气交于阳跷脉。
〖功能作用〗 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四白穴 Sì bái(2)
〖取穴方法〗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 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疾病〗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人体穴位配伍〗 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
〖名解〗 四白。四,数词,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白,可见的颜色、肺之色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见,故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雾状之气,所在为不太高的天部层次。
〖运行规律〗 散热后聚集并向巨髎穴下行。
〖功能作用〗 散发脾热,向天部提供水湿。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巨髎穴 Jù 1iáo(3)
〖取穴方法〗巨髎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