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研究报告---基出网络支持的协作办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网络支持的协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意义》中期研究报告
“基于网络支持的协作办学模式的研究”开始于2016年9月辽阳市实行协作化办学以来,2016年12月作为科研课题开始深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
1.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其中第三点意见就是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我们辽阳地区为了完成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任务,推行了协作化办学工作。这是我们开展研究的大背景。
2.研究目的
辽阳市教育局为了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战略,解决上好学校难的问题,制定了《辽阳市主城区初中教育协作化办学工作方案》,依据此方案,2016年8月组建了由九中牵头,六中、十四中、十五中和特殊教育学校参与的九中教育协作团队,但是在组织团队活动过程中,五个学校分别是五个独立的个体,校风校情各不相同,且分散在不同的地域,交流不可能及时有效,实现实时交互有很大难度。我们九中团队决定借助网络的优势,缩短各校距离产生的交流障碍,可以弥补地域带来的不便,我们的课题就是为此目的而设置的。
二、阶段性成果
1.通过实验,九中团队在工作中摸索出“五心一网”的协作模式。该模式以校园网等网络为依托和纽带,开展了很多合作,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一阶段的协作办学过程中,我们为了避免地域的距离影响协作的常态,寻求交流引领能够有时效和实效,已经在九中校园网上增设了“协作办学”专栏。在开学初,就要求老师将本学期全部科目的所有教案、习题、课件上传到网站相应栏目,并且不设密码,使所有的协作校教师、学生都可以观看、参考、使用我们的教学资源。为了各校间交流更顺畅,同时要求各学科建立五校合一的微信备课群。这样各校老师就可以根据网上备课资源时时进行交流、探讨。这种以校园网为主阵地,通过微信群建立链接,五校教师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就好像在一个学校一样。这种教科研网络联通,可以全方位实现资源共享,使教研活动不再局限于一次活动、一个运动,而是有实效、真有效、能长效。自网络资源开发以来,我们五校教师部分实现了研讨从“网”聚,教研“零距离”。 教研步入了网络添动力的教研新时代。为了加强管理,方便沟通,我们还建了教务主任微信群、政教主任群等管理群。这些初期的探索,为实验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经验借鉴。
2.伴随我市的“三通两平台”建设的不断深入,把学校的校园网与全市的“三通两平台”有机结合,九中单独开发一套协作办学的网络平台,把各校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通过网络连成一个整体,使五校教师好像在一个社区一样交流便捷,是全面可以实现的目标。
3.借助三通两平台,成功实现了班主任培训零距离。我们的班主任例会,采取直播课堂的形式,进行班主任交流,足不出户实现了班主任之间的经验交流。
4.借助网络,实现了教研活动零距离。我们的教研活动,有些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借助网络连线进行。比如:通过直播课堂进行听评课活动。
5.通过各种微信群的交流互动,实现了学科教师之间实时研讨。我们团队各个学科都组建了微信群,有疑难问题随时研究、共同解决。
6.上传储备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个学校都共享了学科教案、课件,共享了阶段测试和质量分析,为加强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
7.针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学科整合的研讨,并将成果共享,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探索基于网络支持的协作办学模式。对于这一目标的探索,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我们预期通过进一步完善体系,使五校所有师生都能够共享到优质教育资源。并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可供推广的模式。
最近一段时间,为了加强网络安全,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冲击校园网进行渗透,我们暂时关闭了校园网,使我们的实践遇到了难题。为了解决问题,实现共享,我们准备做好一下几项工作:
1.借助三通两平台,通过网络直播、网络会议的形式实现交流、共享的目的。
2.在三通两平台建设过程中,完善学校空间和个人空间。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个人空间要求上传规定的教学资料:比如教案、课件、学案、教学进度,并要求在空间内添加各校的备课组长为朋友,这样可以同样实现依托网络的资源共享。
3.总结经验、形成材料。
附:阶段性研究成果
1.一三五教学模式
2.五心一网协作特色
3.学科教学网络共享资料资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