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ppt

发布:2018-10-04约5.71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养成 On the humanity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新形势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人是医学的目的,人既有生物属性、心理特性,又有复杂的社会属性。因此,医学比任何别的学科更强调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服务予人是医学的最终价值目标。 追求健康长寿,提升生命质量 培养生命“守护神” 医学教育本身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德技双馨 文理相融 鱼渔兼得(fish, fishing) 知行统一 防治并重 宏微相济 科教同行 蒋作君(卫生部副部长,教授,博导) 《医学教育》2004;10(5):1-3 A: 医学的本质 学界对医学本质的定位:“医学首先是一项社会事业,其次才是一门学科。医学从诞生之时直到今日,都表现为追求人的幸福这一道德责任。” 医学名家对医学本质的感悟:孙思邈及希波克拉底。 B :医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 以疾病为中心 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以病人为中心 以健康为中心 医疗卫生服务 预防和诊疗 促进和保护人类健康为主导,全方位 心理服务 社区服务 保健服务 现代医学目的 预防疾病和损伤 治疗和治愈疾病 减缓由疾病带来的痛苦 预防过早死亡 优生 活好 好终 高等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白衣战士”或“天使” (本体功能) 又能指导疾病的预防 引导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树立珍爱生命的生活观 进行有效工作的职业医疗卫生工作者 (本体功能+社会功能) 世界医学教育会议---《爱丁堡宣言》 专心的倾听者 仔细的观察者 敏锐的交谈者 有效的临床医师 C: 医患关系的转变 相对平等的主客体 “求医者” 医疗活动的“参与者” 医疗质量评价标准 医疗技术力量+医疗服务的人文因素 ? 见症不见病,非医也 ? 见病不见人,下医也 ? 见人不见心,中医也 ? 见人能见心,上医也 D: 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 综合性,学术性,人文性“三位一体” 专业技能 博学多才 独立人格 自主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人文过程,是以人为中心的培养过程。学生在学校获得的除了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智慧、方法、人生价值观念以及人类的精神和情感” -----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 E: 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整合 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融合 研究目的和价值取向“人”的介入 F: 人才评价标准的改变 G: 学生就业方式的改变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成立 ---1999.6,New York 1 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2 医学科学基础知识 3 临床技能 4 交际技能 5 群体健康和卫生要求 6 信息管理 7 批判性思维和研究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7个领域60条 Problems 重理轻文,文理分离 ---“五重五轻” ? 重自然,轻人文 ? 重书本,轻实践 ? 重共性,轻个性 ? 重功利,轻素质 ? 重教化,轻内化 “五精五荒”现象 精于科学,荒于人学 精于电脑,荒于人脑 精于网情,荒于人情 精于商品,荒于人品 精于权利,荒于道力 Problems 半个人的时代 ---1948年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 谈文理分家导致人的片面性问题 文化底蕴浅, 知识覆盖面局限 心理调试能力较差, 协作精神相对欠缺 语言文字功底差,守道敬业精神匮乏 只见医学之“木”, 不见文化之“林” 素 质 ? 与表示自然界变化的“天文”相对 ? 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 ? 欧洲15-16世纪开始使用“人文科学”一词 ? 专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进行研究的科学 ? 非一门学科,而是一类学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