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_仵凤清.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卷第 期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31 11 Vol.31 No.11
年 月
2010 11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 & T. Nov 2010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自主创新
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仵凤清,李建侠
(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
摘要:层次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等广泛运用于企业自主创新评价过程,针对这些方法存在的主观权重太大
等缺点,引入突变级数法对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介绍了突变级数法的评价过程,并对全国 个省区
29
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实证评价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全国 个省区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分布不均,主
29
要集中在三个不同区域。 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给出了 个省区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
29
径。
关键词:突变级数法;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大中型工业企业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F273.1 A 1002-0241(2010)11-0033-07
[8]
0 引 言 创新绩效进行整体的分析和综合评判等 。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发展十分重要,由 上述方法对权重的确定主观性较大或评价计算
此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自从1912 年熊彼特在其 过程过于复杂。而突变级数法的主要特点是它首先对
德文版著作 《经济发展理论》 中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 系统的评价总目标进行多层次矛盾分解,利用突变理
后,国内外关于创新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 国内学者陈 论同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突变模糊隶属函数,由归
劲较早提出了“ 自主创新”的概念,其涵义是“ 自主技术 一公式进行综合量化运算, 最后归一为一个参数,即
[9]
创新”,是指在引进、消化以改进国外技术的过程中,继 求出总的隶属函数,然后再进行评价 。突变评价法没
[1] 有对指标采用权重, 避免了主观性较大的 “权重”概
技术吸收、技术改进之后的一个特定的技术发展阶段 。
之后谢燮正、杨德林、傅家骥等也分别对自主创新进 念,但它考虑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定性与定
[2-4] 量相结合,从而减少了主观性又不失科学性、合理性,
行了定义 。 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研究
也比较多,如夏志勇、林聃、何林通过灰色聚类、AHP 而且计算简易准确。 目前,还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