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异视角下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_刘华.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后生活以及其他生命周期动机。生命周期
理论的基本理念是,为了实现整个生命周
期中的效用最大化,个体或家庭会根据总
城乡差异视角下人口年龄结构对 的预期收入,利用储蓄平滑各个时期的消
费水平。生命周期理论将人的一生划分成
少儿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三阶段。个体或
家庭在少儿期和老年期内消费大于收入,
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 进行负储蓄,储蓄率低,而在成年期内由
于收入水平较高,进行储蓄积累,储蓄率
较高。
■ 刘 华 副教授 陆炳静(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5) 莫迪尼安尼在之后几年对该理论进行
▲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编号 了一定的改良,拓展了生命周期理论的研
71361140370)、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 (编号13JDA007) 究范畴,从微观的个人储蓄层面推广到了
和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资助 宏观的社会储蓄层面,并且认为随着劳动
◆ 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识码:A 人口比例的提高,储蓄率也会提高,而随
着被抚养人口比例的提高,储蓄率会下降,
度与规模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处于世界首 从国家的角度上来看,如果一国的少儿抚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10年内31个地区 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然成为我国21世纪 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很低,那么该国的储蓄
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城乡差异视角,利 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率水平将会偏高,反之则相反。
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 此后,又有许多学者对生命周期理论
根据生命周期模型 (Life Cycle
究了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等因素
Model),人口年龄结构是储蓄率的重要影 进行了诸多拓展,例如,Hock和Weil
对储蓄率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响因素,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 (2006)采用构建连续时间的世代交叠模
人口年龄结构是储蓄率的决定因素之
一,少儿抚养比和储蓄率负相关;城镇 极有可能是居民储蓄率偏高的动因之一, 型的方法,从而将全体人口划分为幼年人
老年抚养比和储蓄率负相关,农村老 因此,本文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来分析 口、工作人口和退休人口,这三个部分人
年抚养比和储蓄率关系不显著;收入 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希望能够发掘我 口的规模随着时间动态变化。模型的最终
增长率与城镇储蓄率正相关,近年来 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储蓄效应。同时,由于 分析结果获得了稳态下少儿负担比和老年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高储蓄的原因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 负担比的关系。此外,有关生命周期理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