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doc

发布:2015-10-10约8.21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XXXX ????????????????????????? xxx 摘要:本文是一例初中生因考试压力而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该学生在临近中考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紧张,烦躁,爱发脾气,学习效率低下,失眠等问题,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因内心痛苦而要求家长陪同前来咨询。由于其症状是由现实因素激发的,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的程度不是很强烈,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内容没有泛化,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张某,女,15岁,某中学初三学生,独生子,对未来期望值很高,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社会交往和娱乐活动较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紧张,烦躁,学习效率低,爱发脾气。最近一个月,经常失眠。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初三学生,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了,可我越来越担心考试,每天从家里出来都觉得非常紧张。我平时学习很勤奋,成绩在班里一直在前几名,父母和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高中没有问题的。家里的亲戚都知道我学习成绩好,都以我作为榜样来教育他们的孩子。开学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一直感到压力很大,担心中考会考砸了。最近几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不错,但我想这里面的偶然因素很多。最苦恼的是我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思想经常开小差,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课,而我却不能,我很着急。看书没有以前专心,老是走神。现在情绪也很低落,还经常为一些小事对父母发脾气。这样下去,我的成绩很快就会掉下来的,将来肯定考不上重点高中了。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特别难受。最近一个月,晚上在床上老想这些事,有时候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白天没精神,注意力就更难集中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和母亲一起来到这里咨询,穿着得体,眼眶有些发黑,交谈时两只手一直紧握在一起,多次欲言又止,显得有些紧张,避免和咨询师的目光接触,说话和思考时眉头经常紧蹙着。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高中学历,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求助者的父亲有两个哥哥,一个经商,一个是机关干部,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他们各有一个儿子。求助者从小观察到爷爷奶奶对两个伯伯和堂兄比较偏爱,对自己和父母有些疏远。父母从小就对她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告诉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考重点高中,然后再上重点大学。求助者很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去北京上大学,还要出国深造,回国后在国内发展自己的事业,到时候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不让父母再受委屈。 近一个月来,求助者回家后,很少说话。有时候一个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经常为一些小事发脾气。 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没有什么朋友,也很少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平时都是在家学习,因此学习成绩特别好。 心理测验:SAS标准分67分。 四、评估与诊断 对该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1、生物原因:求助者为女性,15岁,已进入青春期。 2、社会原因: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自幼目睹由于父母工作不好,家庭经济条件差,爷爷奶奶不喜欢她和父母,使其下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中的这种状况。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紧张,爷爷奶奶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很少与别的同学来往,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 (1)存在错误认知:认为考试成绩好是偶然的,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主观推断自己成绩会掉下来,肯定考不上重点高中。 (2)情绪方面,受到焦虑、烦躁、紧张等情绪的困扰。 (3)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不能缓解考试压力。 (4)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好强,个性追求完美。 对该求助者诊断的依据如下: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紧张、失眠、烦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是很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逻辑思维正常,没有泛化,社会功能没有严重受损。从病程看,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心理测验的结果支持本诊断。 4、最终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无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