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半定制设计模式.ppt

发布:2021-11-25约2.78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EE141 VLSI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 半定制设计模式 第一页,共42页 §1 引 言 按版图设计自动化程度分: 手工设计 半自动设计 全自动设计 按版图结构及制造方法分: 半定制(semi-custom) 全定制(full-custom) 第二页,共42页 §2 门阵列、宏单元阵列及门海 一、门阵列设计模式(gate array ) 门阵列设计模式又称为母片(master slice)法。它预先设计和制造好各种规模的母片,如1000门,3000门,5000门,10000门……母片上除其金属连线及引线孔以外的各层图形均是固定不变的,且以阵列形式排列。 第三页,共42页 母片结构 第四页,共42页 基本单元 在门阵列母片中,一个基本单元是以三对或五对管子组成,基本单元的高度,宽度都是相等的,并按行排列。 第五页,共42页 单元库中存放的信息: NAND3 电路图 逻辑图 版图:孔、引线 电路参数: 扇入,扇出 门延迟时间 第六页,共42页 单元库 单元库中存有上百种不同功能的单元电路,这些单元作为系统设计的基础,可以重复使用。它是由Foundry提供的。 门阵列的生产制造可以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母片的制造,同时提供与之配套的单元库。 第二个过程是根据用户所要实现的电路,完成母片上电路单元的布局及单元间连线。然后对这部分金属线及引线孔的图形进行制版、流片。 第七页,共42页 门阵列的设计流程 门阵列设计的优点: (1)事先制备母片,使设计周期缩短。 (2)母片及库单元都是事先设计好,并经过验证。因此,正确性得到保证。 (3)门阵列模式非常规范,自动化程度高。 (4)价格低,适合于小批量的ASIC设计。 第八页,共42页 门阵列设计的缺点: (1)芯片利用率低,70%左右。 (2)不够灵活,对设计限制太多。 (3)布通率不能做到100%布通,要人工解决剩线问题。 第九页,共42页 二、宏单元阵列模式(macro-cell array) 为了提高门阵列的芯片利用率,一种改进的结构是去掉垂直方向的走线通道,跨越单元行的线可以利用空闲栅来完成。 第十页,共42页 三、门海设计模式(sea of gates) 门海设计模式进一步改进了宏单元阵列的版图结构,取消了水平方向的走线通道,成为一种无通道(channel-less)的门阵列,它仍然保留了半定制设计法的优点:母片预制。 第十一页,共42页 §3 标准单元设计模式 (Standard Cell Design Style) 标准单元设计与门阵列设计的最大区别是它没有母片。但是,它有单元库,版图中晶体管的排列是规则的,在制造时,需要从头开始制版。 第十二页,共42页 标准单元设计模式 第十三页,共42页 标准单元设计方法 标准单元中的基本单元是等高的并按行排列 行与行之间留有水平布线通道 单元行之间的垂直方向有垂直走线道、内部走线道。 电源、地线水平规则排列。 第十四页,共42页 单元库 单元库中存有100~200种单元电路 单元名、逻辑图、电路图、电路参数、物理版图。 单元的逻辑功能、电学性能及几何设计规则等都是经过验证和分析的。 单元物理版图包括各层图形。 I/O单元的设计。 第十五页,共42页 输入保护单元 第十六页,共42页 输出驱动单元 第十七页,共42页 去掉金属铝 第十八页,共42页 标准单元模式的优点 (1)比门阵列更加灵活的布图方式。 (2)可以解决布通率问题,达到100%布通率。 (3)单元库预先设计,可以提高布图效率。 (4)标准单元设计模式,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设计周期短、设计效率高。十分适用于ASIC的设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设计方法之一。 第十九页,共42页 标准单元的改进 增加了布线层数(3~8层)和采用“跨单元布线”(over-cell routing)技术。 允许出现双高的单元。 单元引线端的位置也可以任意,不一定要在单元的上下边界上,这样有利于提高芯片的利用率。 含有大模块的标准单元,给自动布图算法带来了一定难度。 无通道的标准单元。 第二十页,共42页 标准单元布图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工艺更新之后,标准单元库要随之更新,这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 为了解决人工设计单元库的费时问题,设计重用(Reuse)技术可用于解决单元库的更新问题。 混合模式的标准单元布图算法研究。 第二十一页,共42页 标准单元布图流程 Netlist Library Technology constraints Global Sl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