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苏教版下科学全册教案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第一课 骨骼
教学内容:课本P2-4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具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一块骨头),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皮肤下面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的骨骼。(板书课题)
2、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3、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结构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
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多少块骨头?
2、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三部分——头、躯干、四肢。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4、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5、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6、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7、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8、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结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拿出熟的动物骨头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骨头;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观察活动: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4、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第二课时
四、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P4图片 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五、安全教育
1、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2、对学生进行骨骼保健教育。
六、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
1.1骨骼 (成人206块)
构 成:头骨、躯干骨、四肢骨
作 用: 运动 支撑 保护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第二课 关节
教学内容:课本P5-6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2、知道什么是关节。
3、知道关节的作用,
4、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总结拓展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1、。
2、。
3、。
第二单元 养蚕
第三课 我们来抽丝
教学内容:课本P21-22
教学目标:
1、。
2、。
3、。我们来抽丝。”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一课 一切都在运动之中
教学内容:课本P26-28
教学目标:
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学难点
理解“参照物”
教具准备:
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在我们的周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在运动呢?
二、认识到判断物体运动要借助参照物。
1、观察课文P26的图片,在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有哪些物体在运动?
2、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
3、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运动的?(让学生意识到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借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