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解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十五、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二)分级管理 1、“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2、“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经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第一百二十六页,共142页 十五、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3、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第一百二十七页,共142页 十六、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第一百二十八页,共142页 十六、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巡回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第一百二十九页,共142页 十六、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第一百三十页,共142页 十六、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第一百三十一页,共142页 十六、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十、医务科、质控科应加强对本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第一百三十二页,共142页 麻醉实施前 手术开始前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正确:是□否□手术方式确认:是□否□手术部位与标识正确:是□否□手术知情同意:是□否□麻醉知情同意:是□否□麻醉方式确认:是□否□麻醉设备安全检查完成:是□否□皮肤是否完整:是□否□术野皮肤准备正确:是□否□静脉通道建立完成:是□否□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是□否□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有□无□术前备血:有□无□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其他: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正确: 是□否□手术方式确认:是□否□手术部位与标识确认:是□否□手术、麻醉风险预警:手术医师陈述:预计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手术关注点□其它□麻醉医师陈述:麻醉关注点□其它□手术护士陈述:物品灭菌合格□仪器设备□术前术中特殊用药情况□其它□是否需要相关影像资料: 是□否□其他: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正确:是□否□实际手术方式确认:是□否□手术用药、输血的核查是□否□手术用物清点正确:是□否□手术标本确认:是□否□皮肤是否完整:是□否□各种管路:中心静脉通路□动脉通路□气管插管□伤口引流□胃管□尿管□其他□患者去向:恢复室□病房□ICU病房□急诊□离院□其他: 手术安全核查表 科 别: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