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商业贸易与城镇的发展.ppt

发布:2017-04-11约4.65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节 商业贸易与城镇的发展 重点:宋代商业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难点:掌握东西方城镇的发展异同 两宋前商贸发展的概况 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 2、秦汉时期商业得到初步发展 3、隋唐时期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先秦商业的发展 一,商人的出现 〔材料一〕包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系辞下》 〔材料二〕祝融作市。 ──《世本·作篇 》 〔材料三〕妹土①,嗣尔②股肱,纯③其艺④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⑤。肇⑥牵车牛远服贾⑦,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酒诰》 说明在新石器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产品增多,于是人们开始从事物资交换活动。材料三所引是商灭亡后,周公对商遗民所说的话。意思是:殷商旧都的殷民们,从今以后,你们要自食其力了,要专心致志地种好庄稼,要为你们的父母、长官奔走效劳。在农事完毕后,可以牵着牛车,赶快到外地从事贸易,以孝敬赡养你们的父母。这是关于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最早的记载 〔材料一〕宣子有环①,其一在郑商。宣子谒②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③也,寡君不知。”……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④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⑤此地,斩之蓬、蒿、藜、⑥,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乞夺⑦。尔有利市宝贿⑧,我勿与知⑨。’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六年》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变化,原来“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不少独立的商人。以上材料显示:郑国重商,商人与郑国国君有盟约,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则不干预商人经商 〔材料一〕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①。夫岁孰取谷②,予之丝漆;茧出③取帛絮,予之食④。太阴在卯⑤,穰⑥;明岁衰恶。至午⑦,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著率岁倍⑧。欲长钱⑨,取下谷⑩;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 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商人。以上材料介绍了白圭、吕不韦经商的情况,显示了他们的经商理念和人生价值观。 〔材料一〕夫山西饶①材、竹、穀②、卢③、旄④、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⑤;江南出楠、梓⑥、姜、桂、金、锡、连⑦、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⑧;龙门⑨、碣石⑩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伪巧,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商邑翼翼,四方是极。今察洛阳,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末……天下百郡千县,市邑数万,类皆如此。 ──〔东汉〕王符《潜夫论·浮侈》 材料一显示了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1.司马迁概述了汉代商业发展的面貌,表明当时从木材、牲畜、到金属、鱼、盐、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工艺品等均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商人是利用各地物价的差异进行贩卖的,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而不需要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