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8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一轮总复习).doc

发布:2016-03-30约1.53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基础知识诊断] 知识点一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2.电离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等),当弱电解质电离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 3.电离平衡的特征 4.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1)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①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②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④加入能反应的物质: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基础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 (2)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 (3)共价化合物一定是弱电解质(  ) (4)氨气溶于水,当c(OH-)=c(NH)时,表明氨水电离处于平衡状态(  ) 【答案】 (1)× (2)× (3)× (4)× 2.电离平衡右移,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一定减小吗?离子的浓度一定增大吗?电离程度一定增大吗? 【答案】 都不一定。如对于CH3COOHCH3COO-+H+,平衡后,加入冰醋酸,c(CH3COOH)增大,平衡右移,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只能“减弱”而不能“消除”,再次平衡时,c(CH3COOH)比原平衡时大;加水稀释或加少量NaOH固体,都会引起平衡右移,但c(CH3COOH)、c(H+)都比原平衡时要小;加水稀释或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都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加水稀释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而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 知识点二 电离平衡常数 1.表达式 (1)对于一元弱酸HA:HAH++A-,电离常数K=。 (2)对于一元弱碱BOH:BOHB++OH-,电离常数K=。 2.特点 (1)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因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升温,K值增大。 (2)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1K2K3……,故其酸性取决于第一步。 3.意义 ―→―→ [基础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电离平衡常数(K)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越弱(  ) (2)电离平衡常数(K)与温度无关(  ) (3)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平衡常数(K)不同(  ) (4)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平衡常数相互关系为K1K2K3(  ) 【答案】 (1)√ (2)× (3)× (4)× 2.在Na2CO3中加醋酸产生CO2气体,试从电离平衡常数的角度解释原因。 【答案】 K(CH3COOH)=1.7×10-5 mol·L-1;K(H2CO3)=4.3×10-7 mol·L-1。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大,酸性强,较强的酸可制备较弱的酸。 [基础能力提升] 1.(2014·临安模拟)下列有关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C.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D.不同的弱电解质只要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电离程度也相同 【解析】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与其浓度有关,故A错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共价化合物,如HCl,故C错误。不同的弱电解质,即使浓度相同,电离程度也不一定相同,电离程度的大小还受其它因素影响,故D错误。 【答案】 B 2.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B.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C.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 D.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解析】 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达到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与分子和离子浓度是否相等没有关系,所以只有A正确。 【答案】 A 3.将浓度为 0.1 mol/L 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 A.c(H+)  B.Ka(HF) C. D. 【解析】 本题考查电离平衡,意在考查考生对电离平衡常数、电离程度的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在0.1 mol/L HF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FH++F-,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但c(H+)减小;B项,电离平衡常数与浓度无关,其数值在稀释过程中保持不变;C项,加水后,平衡右移,n(F-)、n(H+)都增大,但由于水电离产生的n(H+)也增大,在体积一样时,c(F-)c(H+),C项比值减小;D项,变形后得,稀释过程中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