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_初三化学第一单元_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与练习题及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研究内容:
[要点1]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实例 木材做成桌椅、水变冰、汽油挥发 木炭燃烧、植物光合作用、食物变质腐烂、铁生锈 表现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区别 在变化中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联系 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这也是化学变化的判据;
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
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例如:电灯发光放热、生石灰在空气中变成粉
末等;
3.判断物质的某种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主要看物质的这一性质是否必须在化学变化中体
现出来。
规律: 1.常见的化学变化有:物质燃烧、动植物呼吸、食物变质、腐烂、参加化学反应;
2.常见的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分离混合、物质的汽化;
3.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
4.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熔点、硬度、解度、挥发性。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在中考中,通常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的第一题。
常见问法: ①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是?
②下列说法正确(错误)的是?
③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④下列能反映化学变化实质的是?
⑤下列叙述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是?
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各种燃料的燃烧。有些化学变化会以光能、电能的形式释放
能量,人类利用 的大多数能量都是由化学能提供的。
有的反映释放能量,如物质的燃烧。有的反映吸收能量,如光合作用。
【例题】
1.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脂肪酸败
2.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 )
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 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④家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酸败 B.冰雪融化 C.试管破裂 D.干冰升华
二、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 元素。
5.酒精灯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是酒精。某学习研究小组对酒精灯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1)提出问题:酒精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会含有哪些物质?
(2)猜想与验证:酒精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出现的现象是 ,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气体中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