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方酸性森林土壤中铝的形态分布与活化机理.doc

发布:2017-09-17约1.16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0 卷  第6 期 2011 年   6 月  环  境  化  学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June 2011  Vol. 30,No. 6 1 2 1 1 1 1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摘  要  利用华南和西南森林小流域的长期观测结果,综合分析了土壤酸化过程中铝的形态分布与活化机 -1 a 3+ i o cu p (Al ox)含量随土壤 值降低而显著下降,是土壤水中铝的重要来源土壤酸化过程中可交换铝(Al ex)有增加 的趋势,并与土壤pH 值呈显著负相关(p < 0. 01). 土壤水中铝的活度与pH 呈显著负相关,但不符合常用的三 水铝石模型. 可交换铝模型和有机键合铝模型在研究区域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反映出土壤特性对铝活化过程 的显著影响. 但是由于土壤铝库等参数随土壤pH 值的显著变化,土壤参数模型的适用性具有明显地域限制. 关键词  铝形态分布,铝活化,土壤酸化,酸沉降. 土壤酸化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并且随着酸沉降的持续和氮肥用量的增加出现加 剧趋势. 因此研究土壤的酸化缓冲过程、评估和预测土壤酸化的生态环境影响将是今后环境保护和农业 生产领域共同面对的科学问题. 铝的活化与释放是酸性土壤缓冲酸化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溶解态铝的 1 2 3 5 2 6 8 实验模拟条件下的机理性探讨,研究结果在原位条件下的适用性尚需要进一步检验. 本文利用南方6 个森林小流域3—5 年的观测结果,综合分析原位条件下土壤酸化过程中铝的形态 转化与活化机理,以期为研究土壤酸化缓冲过程、评价土壤酸化的生态影响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 1  小流域原位观测 6 个林流均于南华酸区重庆铁山坪TSP)、广东流溪河LXH)以及贵州鹿冲关 (LCG)和雷公山(LGS)流域的观测于1999—2004 年间进行. 浙江梅家坞(MJW)和湖南岳麓山(YLS)流 域的观测在2007—2009 年进行. 各流域土壤为发育于砂、页岩或花岗岩(流溪河流域)的黄壤和红壤,对 酸化相对敏感. 每个流域内设有4—8 个土壤水观测样方(10 m × 10 m),样方内按照土壤发生层位(A、 B1 B2 BC 或)安 4—个壤渗计Lysimeter)并采集临近土壤样品土壤水每周收集一次同 一渗漏计连续4 周的样品混合,进行化学分析. 表1 为各流域湿沉降与土壤的基本特性. 1. 2  化分方 2- - - - 2+ 2+ + + + 4 3 4 用离子色谱(DX 120)分析, 采用硅钼蓝比色法分析土壤水中单体铝(Al a)采用羟基喹啉比色法测 定,其中无机单体铝(Al i)和有机单体铝(Al o)通过Amberlight IR 120 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土壤 值 采用复合pH 电极法测定,水土质量比为51. 土壤水中无机单体铝的形态采用AlCHEMI 程序计算,以无 9 -1 2        2010 年 月日收稿 国重基研计(973)项(2005CB422206);国自科基项资. 通讯联系人,Tel 010Email:guojingheng@ cau. edu. cn   1132  环    境    化    学  30  卷 + 2 -1 cu p ox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