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行情.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橡胶在轮胎上的应用及最新市场动态刘瑞强 研发中心主任
一、我国轮胎产量及对橡胶的需求 我国轮胎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从2004年开始,我国轮胎的产量和出口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轮胎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不少生产工艺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子午线、斜交两大结构的轿车轮胎、载重轮胎、工业轮胎、农业轮胎以及工程机械轮胎五大系列2000多个规格,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轮胎行业体系。
近几年我国轮胎的产量每年均大幅提高
橡胶使用量最大的行业是轮胎行业。轮胎制造所用橡胶一般是通用橡胶,指仅由碳氢化合物构成的聚合物。天然橡胶(NR)、聚异戊二烯橡胶 (IR),丁苯橡胶(SBR)、聚丁二烯橡胶(顺丁橡胶)(BR),丁基橡胶(IIR)都属此类。这些通用橡胶主要作为汽车轮胎用原材料使用。除天然胶外,其他橡胶皆为合成橡胶。
目前我国天然胶7成靠进口,近几年每年的进口量约为200万吨以上,且随着轮胎行业的发展进口量增加。合成橡胶自给率提高,其中两大品种SBR和BR在国内无论是产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可满足需求。其中有些品种进口仍是大幅度增加,如空白的IR、XIIR进口量较大。各类橡胶制品中使用较普遍的EPDM进口增长较快。 轮胎制造原材料中橡胶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敏感的。尤其是NR价格波动大对轮胎的成本影响也大,从去年12月开始,原材料市场的涨价带动了橡胶业的涨价。此外,国内对高端轮胎需求的增多,也直接带动了橡胶价格乃至轮胎价格的上扬。
数据显示,上海橡胶期货的价格已超过3万元/吨,近日最高已突破3.2万元/吨,45天价格涨幅高达20%,国庆长假后,橡胶已成为大宗产品的领涨品种。尽管如此,随着时间推移还可能重新挑战阻力高位。升息等利空传闻逐渐淡化,下跌风险得以显著释放,有利于期价转弱为强。 供需关系方面,国内外产区现货供应维持旺季不旺态势,雨季延长将使今年印尼的橡胶产量降至240万~250万吨,泰国征收较高出口税也将限制泰国天然胶对外供应。
综上所述,经过大幅减仓深幅回落,沪胶下跌风险显著释放,而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天然胶供需关系的利多格局又并未出现明显偏空转换。此外,工信部《轮胎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也为沪胶价格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沪胶经过适度整理,有望在年末到年初重新展开一轮强涨升行情。
橡胶进口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得轮胎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国内轮胎企业的利润率大幅下降。对于轮胎生产企业来说,主要成本为人工成本、原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和水电费,其中原材料主要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尼龙帘子布、钢丝和炭黑。橡胶成本占轮胎总生产成本的比例约为50%。因此,橡胶价格是轮胎生产企业最敏感的环节之一,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状况。天然橡胶价格疯涨,日子最难过的恐怕要数以天然橡胶为主要原料的轮胎企业了。
为降低成本的压力,国内汽车轮胎市场正在进行一次全面涨价。受轮胎原材料涨价及美国轮胎涨价潮的影响,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锦湖等各大品牌轮胎厂商已纷纷全面调高国内轮胎价格,涨价幅度在5%—10%或更高。2010年轮胎原材料的价格比09年上涨40%至100%以上,轮胎价格可能还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二、轮胎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对橡胶需求 自2009年以来,我国的汽车销量激增。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汽车的销售量为1364万辆,同比增长46.15%;2010年1-8月,我国汽车的销售量为1158.25万辆,同比增长39.02%。预计2010年全年,我国汽车的总销售量将达1700万辆。
汽车销量的大增拉动了轮胎的市场需求,带动轮胎制造原材料消耗量的需求。轮胎行业向亚太转移,中国成为发展焦点,国内、外轮胎企业加大了在我国的轮胎投资力度。目前,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是世界轮胎行业的主要生产区域和消费区域,呈现三足鼎立态势。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轮胎行业发展的焦点。外资和民营资本进驻中国轮胎行业,世界十大轮胎企业已经全部在中国投资建厂。同时随着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公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子午线轮胎的市场需求。
目前,普利司通公司已宣布对旗下无锡工厂增资9800万美元用于扩大产能;米其林计划投资10亿美元在沈阳建立乘用及载重胎厂,日产能28000套;并计划投资2500万美元用于回购米其林上海回力轮胎公司股份;日本东洋轮胎公司计划投资1.05亿美元在张家港建立轿车及轻卡胎厂;韩泰计划投资8200万美元扩大其在嘉兴厂轿车及轻卡胎产能;大陆轮胎计划投资1.85亿欧元在安徽新建轿车和轻卡轮胎厂;横滨轮胎公司计划投资70亿日元用于扩大杭州乘用车轮胎厂的产能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