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合肥市201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1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咔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1卷 选择题40分)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l、下列过程中,细胞膜实现了选择透过性的是
A.用龙胆紫染液将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染色 B.观察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传递兴奋
D.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
2、下图曲线l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 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的分别是
A.4 2 B.3 2 C.2 4 D.3 4
3、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为该植物在恒温30C 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对此描述不准确的是
A.确定是双链DNA B.确定是单链DNA
C.无法确定单双链 D.只存在细胞核中
8、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一定是两个精细胞
9、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l匹小马。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
B.随机选出l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
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
10、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倍体水稻的花粉粒可培养成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二倍体水稻
B.二倍体水稻与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四倍体水稻属于同一物种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的后代为含三个染色体组的三倍体水稻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稻穗、米粒变小的单倍体水稻
11、1980年在安徽宣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并于当年人工繁育出第一批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扬子鳄由80年代初的几百条增加到一万多条,该保护区扬子鳄数量上升一定会导致
A.种群基因库增大 B.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基因产生定向突变
12、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13、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14、右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
位计,b处给以适宜刺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
B,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
C.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
D.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
15、、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的是
A.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被攻破后,才会引发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C.浆细胞必须由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产生
D.B细胞、T细胞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