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课程设计-按键控制1位LED数码管显示0-9.docx
单片机课程设计
课程题目:按键控制1位LED数码管显示0-9班级:
学号:姓名:
目录
1.实验目的2.任务说明3.实验器件
4.实验原理图绘制说明5.实验流程说明
6.实验程序7.实验仿真
8.体会及合理化建议
1.实验目的
1.通过用单片机控制数码管的静态显示,学会用单片机编程进行控制和8段共阳极数码管的使用方法,学会编写与调更复杂的程序,进一步熟悉单片机串行口的使用。
二、任务说明
利用51单片机、1个独立按键及1位7段数码管等器件,设计一个单片机输入显示系统,要求每按一下独立按键数码管显示数据加1(数码管初始值设为0,计到9后再加1,则数码管显示0)。
本次设计采用12MHz的晶体振荡器为单片机提供振荡周期,外加独立按键、复位电路和显示电路组成。
3.实验器件
1At89c51.2RES.RX837SEG-CGN-AN-GRN4BUTTON5CAP.CAP-ELEC6CRYSTAL
4、原理图绘制说明
本次设计主要用到单片机AT89C51、晶振时序电路。AT89C51是一种带4KB闪烁可编程可擦出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
是一种高效微处理器,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廉价的方案,AT89C51的管脚分配,如图1:
P0.0/AD0
P0.0/AD0P0.1/AD1PO.2/AD2P0.3/AD3P0.4/AD4
P0.5/AD5
P0.6/AD6P0.7/AD7
P2.0/A8
P2.1/A9P2.2/A10
P2.3/A11P24/A12P2.5/A13P2.6/A14P2.7/A15
P3.0/RXDP3.1TXD
P3.2ANTOP3.3/NT1
P3.4/TO
P3.5/T1P3.6MRP3.7/RD
U1
pXTAL1
XTAL2
RST
PSENALE
EA
P1.0P1.1P1.2P1.3P1.4P1.5P1.6P1.7
AT?9C51
39
30
37
36
35
34
33
3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9
18
9
29
30
31
2
3
4
5
6
7
8
TX
图1AT89C51芯片及管脚图
AT89C51单片机主要由4个输入输出端口(PO口、P1口、P2口、P3口)及个控制引脚组成的,本次设计用到P1、P2的部分引脚,及18、19脚外接晶振电容为单片机提供时钟,9管脚为复位引脚,外接复位电路。
晶振时序电路:XTAL1和XTAL2分别为片内反相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当单片机采用外部时钟信号时,前者接地,后者引入外部输入信号,本次设计采用12M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为单片机提供时钟,如图2:
到到同闲风
到到同闲风
C2
DF
X1
U
PpYAD0
PD.10AD1P02AD2PDYAp3PD.40ADP阳SADsP阳6AD6P0.70AD7
P2MAZ
P2.109P22/A10P2XA11F2.4A12P25A13P26A14P2.7015
P3VPX
11
P3.1TXDP32/1X而
737XT
5
P3.4TD
6
三
AT9051
34
卫
2122242S
四
10
P1DP1.P12P13P1.4P15P16P1.7
P35T1P35
P3.7/8D
12
13
14
15
DFC3
四五
31
XTAL1
XTAL2
RST
PSE
19
9
3
图2AT89C51的晶振时序电路图
本次设计的原理图是在PROTEUSISIS中绘制的,其工作界面分为原理图编辑窗口(Editingwindow)、预览窗口(0verviewwindow)和工具栏。
1、新建*.dsn
打开绘图界面后,首先新建一个绘图文件,选择“【文件】——【新建设计】”,并保存成.dsn型文件。
2、绘制原理图
(1)添加元器件:元件拾取共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类别查找和拾取元件,另一种是直接查找和拾取元件。我采用的是前一种方法,元件通常以其英文名称或器件代号在库中存放。我们在取一个元件时,首先要清楚它属于哪一大类,然后还要知道它归属哪一子类,这样就缩小了查找范围,然后在子类所列出的元件中逐个查找,根据显示的元件符号、参数来判断是否找到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