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_原创精品文档.pdf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
并利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
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动机管理、
认知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和组织管理。
2、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主要表现在两者
的研究侧重点不同、理论基础不同、形成背景不同:联系主要表现为心
理与行为的联系、研究内容上的联系、研究目的上的联系。有两种取向
的管理心理学:心理学取向的管理心理学和管理学取向的管理心理学,
二者在研究逻辑上有所不同。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及其心理发展既是手
段又是目的,是手段和目的的辩证统一体。管理心理学要突出自身的学
科特色需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个体关心或宏观关心,是什么或为什
么,实务或理论,行为或意识。
3、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面临着来自经济全球化、劳动多样化、新型雇
佣关系、信息技术、团队化合商业伦理变化等方面的挑战。我国的管理
心理学还存在着西方化、学院化、滞后化和抽象化的缺陷和不足,建立
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理论和应用体系任重而道远。
4、从传统的经济人假设发展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反
映了西方管理学对人性认识的发展过程,标志着思想管理的进步。继四
种人假设之后提出的文化人、决策人假设,是对人性认识的进一步深
化。
5、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始终受到不同研究取向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其
中尤以精神分析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
学为重。它们为管理心理学学科大厦的建构做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
6、动机是一种由目标或者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
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包括以下三个既相互作用又相互独立的因素:需
要、趋力和诱因。动机主要有激发、导向、维持和调整等功能。
7、动机和行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有动机不一定有行
为,有行为不一定有动机;同一动机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行为,同一行
为可能受不同动机驱使。动机强度影响工作效率,即动机不足或过强,
都会降低工作效率,只有动机出于最佳水平,工作效率才会提高。
8、激发动机的主要策略有:激发动机的内在起因、设置与运用动机的
外在诱因、利用员工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对个体进行归因训练等,主要
包括动机方向的调适、动机强度的调适、动机稳定性的调适和动机清晰
度的调适等。
9、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内在动机,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
过程。
10、为了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A、努力与绩效的关系B、绩效与奖励的关系C、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
关系
11、西方的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六种:需求曾经理论、双因素理论、目标
设置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和公平理论。它们从不同角度分别回答
了以下三个问题:(1)是什么激发或驱动行为的?(2)是什么引导行
为方向的?(3)是什么使行为得以维持的?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内容型激励理论
的主要代表。前者试图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
自我实现需要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中找到工作积极性的基础,后者则从
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源泉。
13、目标设置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属于认知的过程激励理论。目
标设置理论通过提供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励员工,引导和促进
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期望理论强调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
带来既定结果,且这种结果对其具有吸引力时,才会积极地从事这种行
为。认知的作用主要在于把握以下三种联系:努力与工作绩效的联系、
工作绩效与奖赏的联系、奖赏与满足个人需要的联系。公平理论着眼于
个体在类似的人进行比较时所产生的公平认知及其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后
果。而强化理论属于行为的过程激励理论,强调环境因素和行为结果本
身(强化)对后继行为的激励作用,否定个体认知评价作用。
14、俞文钊提出的同步激励理论、三因素理论和公平差别阈理论是其中
的代表。
15、任何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在应用西方的激励理论
时,应考虑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实际不断探索
适合我国组织特点的激励理论。
16、传统薪酬设计的一般步骤:A岗位分析B薪酬管理C绩效管理
17、弹性工作制的实施形式:A核心时间与弹性时间结合制B成果中心
制C紧缩工作时间制D全日制工作与临时雇员队伍相结合制
18、组织公民行为的结构维度—五维结构即:A利他行为B文明礼貌C运
动员精神D责任意识,严肃认真E公民美德
19、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组织提供劳动或完成任务而获得的各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