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CO_2可行性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34卷 第 4期 钻 采 工 艺
V0l_34 No.4 DRILLING&PR0DUCTIONTECHNOLOGY ·41 ·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 CO2可行性研究
刘学利 ,郭 平 ,靳 佩 ,汤 勇
(1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 室 ·西南石油大学)
刘学利等.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 CO,可行性研究.钻采工艺,2011,34(4):41—44
摘 要:为了探索塔河油田注水替油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 ,开展了注CO 驱油实验和数值模拟研
究。选择典型碳酸盐岩缝洞单元 $86,采用物理模拟和理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塔河油田稀油注CO,开发的
可行性。利用高温高压PVT仪研究了$86地层流体注 CO,气的增容膨胀性;利用细管实验测试了地层流体注CO,
的最小混相压力。在实验分析和模拟的基础上,运用组分模型开展 了塔河油田$86区块注气数值模拟研究,对 比
了衰竭式开发、注水开发、注烃类气和注 CO2气开发的效果 。研究结果认为,塔河油田$86区块稀油注 CO 混相压
力为26.3MPa,在地层条件下可实现混相驱;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注CO,驱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 出程度9.45%。
关键词 :塔河油 田;碳酸盐岩藏 ;注气 ;CO ;混相驱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6—768X.2011.04.013
注入能力的碳酸盐岩油藏 “J。为此,开展了碳酸
一 、 油藏概况
盐岩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为塔河油田
塔河油 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岩溶缝洞型块状油 下一步提高采收率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藏,其非均质性极强,基质孔隙度低 ,基本不具有储
二、塔河油田注气室内实验研究
油能力,裂缝和溶洞是 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
道l1 。注水替油是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导 以塔河油田$86区块 TK825井取得的样品,开
技术。2005年 3月塔河油田TK741井开始注水替 展地层流体高压物性分析、地层流体注CO:气膨胀
油试验 ,该井累积注水替油 15周期,累积注水 2.31 实验和最小混相压力测试。
×101TI,累积增油为6375t,采出程度为20.22%, 1.地层原油单次脱气实验
提高了 14.17%。TK741井注水替油取得成功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能量不足的单井缝洞单元广泛 T5542—2000 “地 层原油 物性分析方法 ”,应用
开展了注水替油工作。截至2010年,塔河油田缝洞 TK825的分离器气样 与脱气油样,在地层温度
型油藏累计实施单井注水替油 200口,累计注水量 130.5℃下按泡点压力20.24MPa配样,配制成合符
326×10m ,累计增油 103×10t,但是,随着单井 要求的流体样品,流体样品配制结果如表 1。分析
缝洞单元注水替油周期的增加,周期产油量越来越 其流体组成和性质可见,地层流体表现为稀油。
低 ,吨水换油率越来越高,注水替油效果越来越差。 在模拟地层温度 130.5℃、地层压力62.5MPa
典型的多井缝洞单元随着注水量的增加,增油量有 下进行单次脱气,得到配制样 品的PVT主要参数
所减少,部分井 出现水窜现象,提高采收率程度有 (表2)。由PV关系测试结果及相对体积 曲线得到
限。塔河油 田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面临严峻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