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调查监测通用规则.pdf
DB23/TXXXX—2024
黑土地调查监测通用规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土地调查监测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准备工作、调查监测内容、数据融合、数据库
建设、质量检查、成果及应用等相关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开展相应类别的黑土地调查监测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7296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GB/T1398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GB/T17798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17694地理信息术语
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30319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GB/T3345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规范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SL592水土保持监测遥感技术规范
NY/T1119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DB41/T1948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
LY/T1954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
TD/T105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TD/T1016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DB41/T2092土地质量调查评价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黑土地
是指具有黑色或者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耕地。
3.2
黑土地利用调查
1
DB23/TXXXX—2024
按照黑土地地表的实际利用情况,通过遥感或地面勘测等手段,查清区域内耕地、园地、林地、草
原、湿地、河道、湖泊等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状况及空间分布的过程。
3.3
黑土地质量调查
通过抽样调查、现地观测记录、采样测试等方式,摸清黑土地的土壤类型、理化性状、生产能力、
生物性状等。
3.4
土壤污染调查
是指为掌握土壤污染状况而进行的调查活动。通过调查可以掌握土壤中部分污染物的含量水平及其
空间分布,为强化环境管理、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5
水土流失调查
利用遥感技术,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模型计算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掌握水土流失类型、
面积、强度、分布的过程。
3.6
数据融合
以国土三调或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将专项调查、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地、基本农田、城市开
发边界成果数据以及黑土地调查监测、土壤质量调查监测、土壤污染调查监测、水土流失调查监测成果
数据,经统一格式、统一标准、统一时点后,按照一定规则,叠加到“一张图”上的过程。
4总则
4.1基本原则
4.1.1依法依规原则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以及国家、省黑土地保护
规划等相关规定,统筹黑土地调查监测工作。
4.1.2协同参与原则
按照统一的总体架构,各相关职能部门依职能分工,构建“统一组织、分工协同、共享应用”的黑
土地调查监测工作机制,依据事权划分原则,做好任务分工与统筹,分级协同推进。
4.1.3统筹兼顾原则
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以下简称“国土三调及年度变更”)为基础,结合各
专项调查,统筹构建黑土地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实现调查监测成果共享应用。
4.1.4集约高效原则
2
DB23/TXXXX—2024
充分利用现有的第二次土壤普查、第三次土壤普查、国土三调及年度变更数据资料,整合和完善现
有的黑土地利用、黑土地质量、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调查监测体系,提高数据资源和监测体系的利用
效率。
4.2精度
4.2.1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系统
采用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