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报省.docx

发布:2025-02-06约1.9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报省

一、总则

(1)本指南旨在规范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现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潜在危险源的全面辨识、科学评估和有效控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本指南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炼油厂、石油化工企业、石油库等。企业应依据本指南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风险分级管控方案,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3)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权限。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应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共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立

(1)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规划、实施和监督。该体系应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和风险沟通等环节,形成闭环管理。企业应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

(2)风险辨识是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基础。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物料管理、人员操作、环境因素等方面。风险辨识应采用多种方法,如现场观察、资料分析、专家咨询等,确保辨识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辨识出的风险应按照危害程度、发生概率等因素进行分类。

(3)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企业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风险矩阵、故障树分析等,对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明确风险等级,包括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企业应定期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评审和更新,以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三、风险辨识与评估

(1)风险辨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旨在识别和发现潜在的危险源。以某石油化工企业为例,通过对生产设施进行风险辨识,发现存在高温高压设备、易燃易爆物料、腐蚀性介质等多个潜在风险点。据统计,该企业辨识出的风险点达50余处,其中高温高压设备风险占20%,易燃易爆物料风险占15%,腐蚀性介质风险占10%。

(2)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风险等级。某炼油厂通过对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发现存在5处高风险点、10处中风险点和15处低风险点。其中,某高温高压管道破裂的风险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其可能性为5%,严重后果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评估结果,企业采取了包括增设安全阀、加强巡检等在内的风险控制措施。

(3)风险辨识与评估过程中,企业应注重实际案例的借鉴。例如,某炼油厂在引入一套新型催化裂化装置时,通过参考国内外类似装置的运行数据和事故案例,发现该装置存在火灾爆炸风险。企业针对此风险,提前制定了应急预案,并进行了多次演练,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该案例表明,通过充分的风险辨识与评估,企业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潜在风险。

四、风险管控措施与实施

(1)风险管控措施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核心内容。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企业应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对于高风险点,应实施严格的控制策略,如设立安全隔离区、安装自动紧急切断装置、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等。以某炼油厂为例,针对其高风险的原油储罐区,企业实施了24小时视频监控、定期安全检查、应急演练等措施,有效降低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在风险管控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控制措施和实施期限。同时,企业应加强对风险控制措施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例如,某石油化工企业在引入新的生产工艺后,针对新工艺可能带来的风险,制定了详细的控制方案,包括人员培训、设备更新、操作规程调整等,并通过定期检查确保措施落实。

(3)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应注重持续改进。企业应根据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效果和内外部环境变化,定期评估和调整风险管控措施。例如,某炼油厂在实施风险管控措施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某项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随即对该措施进行了优化,提高了风险控制的有效性。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和安全要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