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蜀道难》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目标 1.把握篇章结构,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内容,背诵全诗?。2.感受本诗豪迈雄放的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 写作年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书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进士,活了八十多岁,一生只有此作,其说当有根据。 研究者认为李白十六岁创作《蜀道难》 东方网03年9月3日消息:四川平武县学者曾维益经过十多年研究发现,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成名作《蜀道难》的时间是在其20岁之前,而且该诗作于古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经典评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千古一诗人—-----杜荀鹤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听录音并思考 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哪一句? 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哪一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之要。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奇文共赏析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总结特色 (1)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豪放飘逸。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2)发展了乐府古题,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一。 总结特色 2003年11月18日,从勉县至宁强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条高速公路,总投资24亿元,全长54.8公里,为双向4车道,全线从秦岭南麓直插巴山深处,穿越雄关天险,工程难度世所罕见——共移动土石方1700多万方,修建各种桥梁97座,单洞和联拱隧道16座,互通式立交桥3座,通道和涵洞182个。这条山区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不仅对改写“蜀道难”的历史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沟通我国西北与西南两大经济区域的联系,促进秦巴山区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勉宁高速公路一瞥 现在的蜀道公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不是,是一咏三叹: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文段分析 李 白 蜀 道 难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噫吁嚱,危呼高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