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考试知识点总结.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变形: 变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的变化。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变形监测工作是人们通过变形现象获得科学认识、检验理论和假设的必要手段。变形体: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它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变形监测对象: ①全球性的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级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②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③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与地基情况来定。要求有明确的针对性,既要有重点,又要作全面考虑,以便能正确反映出变形体的变化情况,达到监视变形体的安全、了解其变形规律之目的。有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水工建筑物,地面沉降 (以水工建筑物为例):对于土坝,其观测项目主要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以及裂缝观测;对于混凝土坝,以混凝土重力坝为例,由于水压力、外界温度变化、坝体自重等因素的作用,其主要观测项目为垂直位移(从而可以求得基础与坝体的转动)、水平位移(从而可以求得坝体的扭曲)以及伸缩缝的观测,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外部变形观测。此外,为了了解混凝土坝结构内部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内部观测。虽然内部观测一般不由测量人员进行,但在进行检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作物理解释时,则必须将内、外部观测的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对于工程建筑来说,确保安全,验证设计,灾害防治。①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各种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即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②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变形监测的方法:取决于变形体的特征、变形监测的目的、变形大小和变形速度全球性变形监测:空间大地测量(GPS,VLBI,SLR,LLR,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区域性变形监测:GPS,InSAR,精密水准测量。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监测:地面常规测量技术、地面摄影测量技术、特殊和专用的测量手段、以GPS为主的空间定位技术。传统的地表变形监测方法采用的是大地测量法和近景摄影测量法。变形监测的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测绘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研究点位的变化。1.随机现象: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同样的观察或实验,却可能发生种种不同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或偶然现象。2.统计规律性:表面上看来,随机现象的发生,完全是随机的、偶然的,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如果我们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的实验或大量的观察,就会发现随机现象结果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看起来毫无规律的随机现象,却有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隐藏在它的后面。我们称这种规律性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3.偶然误差分布特点:①就误差的绝对值而言,小误差比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多,故误差的概率与误差的大小有关;②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正负误差的数目几乎相等,故误差的密度曲线是对称于误差为0 的纵轴;③极大的正误差与负误差的概率非常小,故绝对值很大的误差一般不会出现。4.随机过程(函数):在动态监测中,对某一个不断变化的监测点进行观察,每一个观察结果是一个确定的随时间或空间变化的函数(例如一条记录曲线),对于观察时间间隔内的每一瞬时,这一函数都有一个确定的数值。但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多次的重复观测会得到不完全相同的函数结果(例如一组记录曲线)。这种函数,对于自变量(时间或空间)的每一个给定值,它是一个随机变量,我们称这种函数为随机函数。通常把自变量为时间t的随机函数叫做随机过程。5.研究随机过程的意义:随着现代变形监测自动化需求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了解监测对象过程的变化,这时监测点可能是随时间或空间而连续变化的。因此,监测过程和监测结果也是随时间或空间而连续变化的。在近代物理学、无线电技术、自动控制、空间技术等学科中,都大量应用随机过程理论。变形的几何量和物理量的监测,过去以静态监测为主。如今,随着仪器设备的进步和自动监测要求提高,对几何量和物理量的动态实时监测日益增加。显然,用过去静态测量精度评定方法是不能正确地评定动态测量结果的,而且也不能进一步地分析动态监测中的特殊现象。因此,有必要研究随机过程理论。6.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原假设H0;2.选择一个合适的检验统计量U,并从样本(子样观测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