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神经系统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ppt

发布:2019-05-29约8.82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练习题 简答: 1 试述脑的动脉供应。 2 试述脑的静脉引流。 3 试述脑脊液循环。 4 试述脑被膜的构成。 名词解释: 海绵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横窦、乙状窦、窦汇、大脑大静脉、大脑镰、小脑幕、鞍膈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Willis环 2、脑脊液循环 3、BBB(血脑屏障) 4、脊髓的动脉供应 2. 深组(图20-11):包括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 大脑内静脉internal cerebral vein由脉络膜静脉和丘脑纹静脉在室间孔后上缘合成,向后至松果体后方,与对侧的大脑内静脉汇合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great cerebral vein。大脑大静脉很短,收纳大脑半球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和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在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注入直窦。 二、脊髓的血管 (一)脊髓的动脉 脊髓的动脉有两个来源,即椎动脉和节段性动脉(图20-12)。椎动脉发出脊髓前动脉anterior spinal artery和脊髓后动脉posterior spinal artery。它们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节段性动脉(如肋间后动脉、腰动脉等)分支的增补,以保障脊髓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左、右脊髓前动脉在延髓腹侧合成一干,沿前正中裂下行至脊髓末端。脊髓后动脉自椎动脉发出后,绕延髓两侧向后走行,沿脊神经后根基部内侧下行,直至脊髓末端。 脊髓前、后动脉之间借环绕脊髓表面的吻合支互相交通,形成动脉冠(图20-13),由动脉冠再发分支进入脊髓内部。脊髓前动脉的分支主要分布于脊髓前角、侧角、灰质连合、后角基部、前索和外侧索。脊髓后动脉的分支则分布于脊髓后角的其余部分和后索。 (二)脊髓的静脉 脊髓的静脉较动脉多而粗。脊髓前、后静脉由脊髓内的小静脉汇集而成,通过前、后根静脉注入硬膜外隙的椎内静脉丛。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 (CSF)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多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子、葡萄糖、微量蛋白和少量淋巴细胞,pH值为7.4,功能上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脑脊液总量在成人平均约150 ml。它处于不断产生、循环和回流的平衡状态中 * * 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第四节 脑屏障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一、脊髓被膜 (一)硬脊膜: 硬膜外隙 硬膜下隙 (二)脊髓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终池 (三)软脊膜: 齿状韧带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蛛网膜下隙 齿状韧带 后根 前根 硬膜外隙 黄韧带 蛛网膜 (一)硬脑膜 二、脑的被膜 1.大脑镰 2.小脑幕 3.小脑镰 4.鞍膈 自外向内依次为: 硬脑膜 脑蛛网膜 软脑膜 硬脑膜 软脑膜 大脑镰 小脑幕 小脑镰 板状小梁 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乙状窦 乙状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窦汇 海绵窦 岩下窦 岩上窦 颈内静脉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窦汇 经过海绵窦外侧壁的结构: 自上而下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分支(V1) 上颌神经分支(V2) 经过海绵窦内侧壁的结构: 颈内动脉 展神经 滑车神经 动眼神经 颈内动脉 视束 眼神经 上颌神经 展神经 颈内动脉 海绵窦 垂体 海绵窦 垂体 三叉神经 蝶顶窦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大脑大静脉 基底丛 小脑幕 横窦 直窦 窦汇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硬脑膜窦内血液的流向: 海绵窦 岩上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上矢状窦 岩下窦 (三)软脑膜 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的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 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二)脑蛛网膜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蛛网膜下隙 上失状窦 小脑延髓池 脚间池 四叠体上池 交叉池 桥池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池 脚间池 小脑延髓池 四叠体上池 交叉池 桥池 蛛网膜颗粒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 (1)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 (2)大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