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多机通信实现 毕业论文.doc.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片机多机通信实现
设计要求
三片单片机利用串行口进行串行通信:串行通信的波特率为9600bit/s。串行口工作方式为方式1的单工串行通信。
设计方案
一个主机和两个从机,主机通过按键选择要通信的从机,按键确认后通过矩阵键盘输入要传输的信息,从机接收主机发送的信息并发回长度校验码给主机,主机确认校验信息是否正确,若正确,主机液晶显示“send:信息”和从机数,从机液晶显示所接收的信息;若错误则主机从发信息,重复前面的步骤。
3、 硬件电路设计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共用三块单片机,每块单片机均选用AT89S52,最小系统也都一样。由于三块单片机的主要任务是通信,为了得到准确的波特率,采用振荡频率为11.0592MHz的晶振,再接两个30pF的瓷片电容即可构成单片机的时钟电路。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如下:
图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复位电路也可以换成看门狗电路实现,可使单片机可靠的复位。为了简化电路设计,本系统采用简单方法,可使单片机上电复位,此外可以通过按键手动复位。单片机上电即可复位,R1与C3的充电时间大于两倍的机器周期,使RST引脚有足够长的时间保存高电平,使单片机可靠的复位。正常工作时,按下按键SW1就可以使单片机复位。
3.2 矩阵键盘电路设计
图3-2 矩阵键盘电路
P1口接4×4的矩阵键盘,共16个按键,分别为0~C及“开始通信”,“选择从机”和“输入信息”键。P1.0~P1.3接矩阵键盘的行,P1.4~P1.7接矩阵键盘的列。
3.3 液晶显示电路设计
液晶显示电路如下图:
图3-3 液晶LCD1602显示电路
P0口上拉10K×8的排阻,自己画的排阻符号如下:
图3-4 排阻符号
排阻具有九个引脚,一个公共端,另外八个脚分别接到需要接上拉电阻的单片机的P0口。排阻相当于8个大小均为10K的电阻,在电路中主要其电平转化作用,通过的电流很小,每只电阻的功耗也很小。如接5V电源,每只电阻的电流约为0.5mA,很小,但是由于P0口是接液晶,不用接排阻也能实现,本着节约的原则在本设计中没有接排阻。
主机整体原理图如下:
图3—5 主机原理图
两从机的原理图与主机的原理图仅仅的区别就是没有外接矩阵键盘,其他的都一样。
4电源电路设计
本系统主要供电为5V直流电,为了获得5V的直流电压和足够大的电流,并能提供两种接口,交流与直流输入都能通用,将电源电路设计成如下形式。
图3-6 电源电路原理图
交流输入用15V的变压器,将变压器通过接口插到板子上。直流输入与交流输入类似,都要经过整流桥,确保电解电容C4不会反接,稳压电路公用,用MC7805实现5V直流稳压,最大可输出1A的电流,足以为整个系统供电。C5与C6用于防止稳压块产生自激振荡。C4用于滤波,使输入纹波很小,输出端接电容C7,用于防止输出电压突变。
5 多机通信协议的算法设计
5.1 主从机程序设计
主机模式流程如下:
图3-7 主机模式通信流程图
从机模式通信流程如下:
图3-8 从机模式通信流程图
5.2 键盘程序设计
1号单片机的按键采用矩阵形式,4×4的行列矩阵,共16个按键,可以完成多种控制功能。1号单片机的键盘程序包括:按键扫描、获取键值与按键处理几部分。按键处理又包括实现各种功能的函数。由键盘程序负责调度。键盘控制流程如下:
图3-9 按键控制流程图
按键扫描采用行扫描法,先输出全零行,再读看是否有按键按下,如有按键,则先消抖动,然后再次确认是否有按键,如果确有按键,再逐行置低电平扫描按下的键的行列位置,最后将按键对应位置的8位二进制码(即低四位表示行号,高四位表示列号)返回;若无按键,则返回0。
获取键值函数为Switch结构的散转程序,根据按键的行与列得到按键的键值,这里预先定义按键的键值为字符‘0’~‘C’、‘E’,‘C’’S’。以字符形式表示键值利于液晶直接显示。
按键处理为多分支结构,每个分支完成一种功能。具体流程如下:
图4-1 按键处理流程图
通信方向设置流程如下:
图4-2 通信方向设置流程图
从机选择流程如下:
图4-3 从机选择流程图
5.3 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
系统初始化程序包括定时器初始化、串口初始化、发送数据初始化和全局变量初始化。初始化步骤如下:
图4-4 系统初始化步骤
对于1号单片机,还有液晶屏初始化这一步。1号单片机的主程序执行顺序:
图4-5 1号单片机主程序
定时器初始化使定时器一工作在方式二,波特率设置为9600b/s,并开中断。串口初始化使串口工作在方式三,9位数据位。发送与接收数据区的开始地址被已经被指定,用指针常量表示。发送数据初始化在发送数据区存放待发送的数据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