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_T 2224-2021CN 电气设备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现场测试方法.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29.240.99
CCS K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2224—2021
电气设备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
现场测试方法
Gas leakage detection method of on-site infrared imaging technology for SF?insulated equipments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
DL/T 2224—2021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 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测试条件 1
5 测试方法 3
6 结果判断 4
7 测试报告 4
附录A(资料性)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测试原理 5
附录B(资料性)不同检测距离红外检漏测试效果 6
附录C(资料性)六氟化硫气体泄漏部位判断方法 7
附录D(资料性)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案例图 8
附录E(资料性)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测试报告格式 12
Ⅱ
DL/T 2224—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高压试验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DL/TC 14)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广东电 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北京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 究院、广州彼岸思精光电系统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光茂、乔胜亚、莫文雄、熊俊、田妍、黎晓淀、王有元、毕建刚、蔡巍、 唐上林、朱太云、明菊兰、朱晨、刘庆时、杨森。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DL/T 2224—2021
电气设备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现场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的测试条件、测试方法、结果的判断。
本文件适用于以六氟化硫作为绝缘介质的组合电器、套管、断路器、电流互感器和变压器等电气 设备的气体泄漏现场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12604.9 无损检测 术语 红外检测
GB 26860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DL/T 66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体探测灵敏度 gas detection sensitivity
仪器检出的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最小漏气速率,单位为μL/s。
3.2
噪声等效温差 noise equivale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NETD
热成像系统或扫描器的信噪比为1时,黑体目标与其黑体背景之间的温度差。
[来源: GB/T 12604.9—2008,3.15]
3.3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仪 sulfur hexafluoride gas leakage infrared imaging detector
利用六氟化硫气体对特定波段的光吸收强而空气吸收弱的特性,通过红外成像系统、信号处理电 路与显示系统,将通常不可见的泄漏六氟化硫气体清晰地显现在显示器上的设备,属定性检测仪。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测试原理见附录 A。
4 测试条件
4.1 人员要求
4.1.1 应具有一定的发电厂、变(配)电站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安全管理 规定。
4.1.2 应熟悉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掌握六氟化硫气体泄 漏红外成像仪的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
4.1.3 应了解六氟化硫电气设备的结构特点、易泄漏部位等基本常识。熟悉本文件,接受过六氟化硫 气体泄漏测试的培训,具备现场测试能力。
2
DL/T 2224—2021
4.2 安全要求
4.2.1 检测应符合 GB26860 有关发电厂、变(配)电站巡视要求,并应有专人监护。
4.2.2 不应在设备防爆膜附近停留测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