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带电作业安全技术.ppt

发布:2025-02-10约4.41千字共8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电力系统过电压;带电作业可能遇到几种过电压;1.1、正常运行时的工频过电压;1.2、内部过电压;、暂时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在带电作业中操作过电压造成的危险;最大过电压倍数;1.3、外部过电压〔大气过电压〕;、直击雷电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远方传来的雷电过电压;U—距雷击点X公里的雷电压

U0—起始雷电压〔kV〕

X—传播距离〔公里〕

k—衰减系数〔一般取0.16~1.2×10-3〕;导线上出现的起始雷电压Uo,如果其数值超过了绝缘子雷电闪络电压Us,那么A处绝缘子串必然发生闪络对大地放电,雷电压因闪络而消失,对作业点E不会构成威胁。;塔下会产生很大的跨步电压;;U0;;1.4、波形;标准雷电波的波形图,它把电压从零升高到幅值的时间T1定义为波头时间;把电压幅值减低一半后的时间T2定义为波尾时间;把符合T1=1.5μs和T2=40μs的冲击波作为标准雷电波。;标准操作波的波形图,它的波头时间Tcr与波尾时间T2的定义原那么与雷电波相同,把符合Tcr=250μs和T2=2500μs的冲击波作为标准操作波。;电压波形对空气放电电压数值的影响;2、过电压的防护;因此?安规?分别针对以上三种放电途径提出三条具体规定。即在各种电压等级下,应保证:

〔1〕最小平安距离;

〔2〕最小组合间隙;

〔3〕有效绝缘长度;

〔4〕最少良好绝缘子片数。

以确保人身及设备平安这也是过电压防护的重要手段。;2.1、平安距离〔S〕;、最小平安距离;作业距离〔d〕:

带电作业中操作人员处于某一具体作业位置时,与带电体〔或等电位时与接地体〕能保持住的最小距离,称为作业距离〔d〕;d1;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的平安距离;、最小对地平安距离;、最小相间平安距离;、最小平安作业距离;、最小组合间隙;、平安距离确实定;、惯用法;幅值计算。各电压等级绝缘子雷电冲击干闪电压,在手册查得起始雷电过电压U0。

式中:UOD——距雷击点L〔km〕外的雷电压〔kV〕

U0——起始电压波幅值。

L——传播距离,取5km。

K——衰减系数,一般取〔0.16~1.2〕×10-3,按保守计算取0.16×10-3。;平安裕度系数的数值取值;、统计法;惯用法的优点是比较直观、简便,缺点是在决定“最大过电压〞和“最低耐压强度〞时过于武断。例如,把一系列系数〔电压升高系数、最大过电压倍数、海拔修正系数、平安系数〕相乘,意味着许多极端情况同时发生,似乎把危险性估计得很充分,给人一种“绝对平安〞的错觉。

统计法的优点恰恰克服了惯用法的缺点,它对平安水平的评价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缺点是比较抽象,计算也比较麻烦。

为此,IEC还在绝缘配合导那么中推荐了一种“简化统计法〞,使危险率的计算过程得以简化。;常用电压等级带电作业的平安距离的规定;2.2、组合间隙〔S1+S2〕;那么这组具有确定值〔常数〕的,由n个双间隙的集合体,就被称为组合间隙SZH。;以图〔a〕为例,作业人员沿耐张绝缘子串从塔身构架侧向导线侧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组合间隙。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作业人员的存在,使原来的[导线一构架]间隙L被分割为两个分间隙S1与S2,S1为[人一构架]间隙,S2为[人一导线]间隙。在该组合间隙上还并联有绝缘子串。;S1;在操作冲击电压下,组合间隙的放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组合间隙的50%放电电压比相同长度单间隙的50%放电电压低。以作业人员沿耐张绝缘子串进入电场的作业方式为例,如下图。;〔2〕在两个间隙长度的总和S=S1+S2保持恒定值条件下,组合间隙的50%放电电压U50并不是一个恒定值,而是随着作业人员在组合间隙中的位置而变化,并在某一位置上出现最低值U50。这种随位置而变化的放电特性曲线,可参见下面试验实例中的图一般来说,最低放电压出现在作业人员靠近高压侧处。;最小组合间隙是指:在组合间隙中的作业人员处于最低的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位置时,人体对接地体与带电体两者应保持的距离之和。

等电位作业中的最小组合间隙;2.3、有效绝缘长度〔L〕;以下图列举了操作杆、紧线杆和滑车组的有效长度计算方法。;有效绝缘长度与平安距离都是有关绝缘的平安尺寸,不同处是前者针对固体绝缘,后者针对空气绝缘。准确地说前者的绝缘水平是由固体绝缘的性能和周围的空气绝缘性能决定。在L=S和电极相同的情况下,绝缘工具的绝缘水平常常低于单纯气隙。

由于绝缘操作杆是一种手持操作工具,绝缘工具顶部在操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