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网络广播电视台技术架构及其有关方案设计.pdf
民办高校转型发展视域下
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现状与对策
杨正玉黄茗湘
(信阳学院宣传部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河南464000)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用研究重大项目(2018-YYZD-14)
摘要: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推广传播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是我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着力打好“文化牌”战略的关键环节。
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原文化传承和发展现状,针对问题提出了民办高校转型发展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对策,认为应充分发挥我省民办高校
办学灵活的优势大胆创新,成为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前沿阵地。
关键词: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1中原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现状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如华侨大学为留学生开设的咏春拳、太
1.1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局限较大。2017年1月,中共中央极拳选修;武夷学院对来华留学生进行茶学茶艺教学;信阳学院与南开
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大学共建国际学生实践基地,将信阳罗山皮影戏、烙画、陶艺、剪纸、叶雕
程的意见》,明确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等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引入留学生文化体验环节等。目前,我
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以及“自强不省不少民办高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开展的联系也不乏优质资源,可
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这些核以以国际学生文化研习方案为落脚点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资源高质量
心思想理念和中华传统美德恰恰蕴含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实体中。但转化,走出中原国际学生教育地域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是,当下青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度还普遍存在着认为传统文化“土3未来展望———构建“让本国师生深爱中华之‘根’,让国际学习者
味”重,不“洋气”等偏见观念,文化传承多停留在“耳闻”“一见”的层面,认同中华之‘魂’”的中原文化命运共同体
缺乏有效机制和活力。3.1形成特色鲜明的国际学生文化研习体系。这样的体系当具备两
1.2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效果有限。一方面,中原地区优秀种特质:第一,具备“中国特色”,指担任项目的师生人才能够坚定地充分
传统文化能够随着汉语志愿者或外派教师“走出去”的效果十分有限。扎根中国热土,具有鲜明的立场和理想信念,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养。
[1]同时,应熟知世界历史文化,具备对世界文化的思想格局和思辨能力。
另一方面,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5-2017年外国留学生数据,我省留
学生“引进来”的规模虽逐年上升,但是相较于其他兄弟省份,我省高校第二,具备“国际特色”,项目应能够实现目的语文化的“有效输入”与
留学生教育仍存在招生培养规模小、生源国和专业分布相对集中、培养“有效输出”,即国际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的语言文化“输入”在初级阶段
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距离实现留学生“知豫、友豫、爱豫”的目标还有很大实现文化项目展演,中级阶段能够作为文化传播使者,向母国或第三国
差距。输出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实现“文化输
1.3我省民办高校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的潜力有待出”。
进一步挖掘。目前国际汉语推广方面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公办高校,我3.2形成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师生熟知中原
省民办高校灵活办学、特色办学方面的优势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文化与楚文化、巴蜀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等地域文化的
2民办高校转型发展视域下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对策异同,熟知中原有关仓颉造字、甲骨文以及与龙图腾有关的神话传说,了
2.1出台相应支持政策鼓励支持民办高校挖掘潜力。在国际学生文解少林拳等四大拳派以及汪家拳等其他不同地域武术技艺,了解中原传
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