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七年级(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4含答案解析.docx

发布:2024-09-21约8.77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住在富人区的她

初中七年级(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

题目

总分

得分

卷I

一.选择题(共5题)

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A.西周B.汉C.唐朝D.北宋

2.它是一部成书于北宋时期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在该书中,编者司马光等人总结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它是

A.《资治通鉴》B.《汉书》C.《后汉书》D.《史记》

3.黄巢写过一首咏菊诗:“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表现了黄巢要通过农民武装起义推翻唐朝统治的豪迈气概和必胜信念。以下对黄巢的历史评价正确的是

A.传播唐朝文化

B.结束藩镇割据

C.挖空唐朝基石

D.推翻唐朝统治

4.“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句话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你知道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契丹族B.女真族

C.畏兀尔族D.回族

5.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统治者在地方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A.禁军B.节度使C.转运使D.通判

二.简答题(共3题)

1.请写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具体时间(年月日)?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作者。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念奴娇.赤壁怀古》——

(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唐太宗表示:“自古皆贵中华(指中原),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怎样的?因此得到西北各部首领怎样的称谓?

(2)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种)?各举一例说明。

(3)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你对少数民族政策有什么看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三.判断题(共5题)

1.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都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先民。________(判断对错)

2.杜甫诗“忆昔日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咉的是唐朝的开元盛世局面。

3.享有“诗仙”美誉的唐朝诗人是白居易。()

4.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C”。

(1)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2)开元盛世,表明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3)之所以出现贞观之治是由于武则天选用良吏,轻徭薄赋,简法轻刑,重视教育。()

(4)隋唐时期出现三次盛世局面。()

(5)封建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治安定。()

5.“五代十国”中的“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判断对错)

四.填空题(共3题)

1.1206年,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_____。

2.标志着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______,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_,这是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五.综合题(共3题)

1.读图说史。

材料:

(1)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其南端余杭和北端涿郡分别是今天的哪里?

(2)隋朝大运河是由哪些河段连起来的?

(3)唐朝诗人皮日休诗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

2.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什么?科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唐朝前期出现了哪两个盛世局面?分别出现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列举唐朝出现的最典型的两例新农业生产具。

材料一“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4)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朝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

(5)试举三例唐朝对世界影响深远的史实。

(6)结合隋唐历史,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