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胃癌腹膜转移的影像诊断和研究进展(2024).pdf

发布:2024-05-05约1.36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胃癌腹膜转移的影像诊断和研究进展(2024)

摘要

目前,胃癌是我国最常见和最致命的肿瘤之一,腹膜转移是进展期胃癌患

者常见转移或复发方式,预后极差。近年来影像技术不断进步,CT、US、

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均用千评估腹膜转移,但对腹膜转移的准确

检测,特别是对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诊断仍具有挑战性。随着精准医学概念

的提出,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并在早期预测胃

癌腹膜转移方面具有较大潜能,为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手

段。

一。根据GLOBOCAN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和致命的恶性肿瘤之2020的数

据,胃癌是世界第5常见的癌症,其死亡率位居第4(1];在我国,胃癌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2]。在进展期胃癌中,腹膜

转移是常见的转移和复发方式,文献[3]报道显示胃癌患者首次检查时腹膜

转移发生率为14%。伴发腹膜转移的患者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

13个月[4],约占胃癌相关死亡的60%[5]。因此,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对

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腹腔镜检查是术前诊断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膜转移的可靠手段[6],欧

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SocietyforMedicalOncology,ESMO)

指南[7]也建议进展期胃癌患者需要进行腹腔镜检查,以明确是否发生腹膜

转移,从而指导临床决策。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近80%进行腹腔镜检查

的患者最终结果为阴性[8],其成本效益及运用千胃癌患者的适用范围仍具

有争议[9]。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入超声(ultrasound,agnetic

US入磁共振成像(m

resonanceimaging,MRI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X-raycomputedtomography,

PET-CT)等无创检查逐渐用千临床评估腹膜转移,但传统影像方法在检测

腹膜转移尤其是隐匿性腹膜转移(occultperitonealmetastasis,OPM)

方面仍面临挑战。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医学大数据的推

动促进了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分析方面的发展,在预测胃癌腹

膜转移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笔者现就CTMRIPET-CTUS及新兴的

、、、

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方法在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价值进行阐述。

1胃癌腹膜转移定义及发生机制

胃癌腹膜转移是指胃癌原发灶肿瘤细胞经腹膜种植等途径进行转移的方

式[6]。大网膜双侧隔下、脾包膜盆腔以及胃周韧带均为常见的转移部

位。腹膜转移是个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发生机制尚不完

全明确。目前较为接受的机制是种子-土壤学说,即腹膜转移的发生取决

千肿瘤细胞(种子)及腹膜微环境(土壤)的共同作用[10]。该理论认为

腹膜转移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脱离、肿瘤细胞移行并附着千远

处的腹膜、肿瘤细胞侵犯腹膜下组织并伴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发展成癌结

节,游离的肿瘤细胞主要通过间皮细胞途径和淋巴孔途径形成腹膜转移癌

[11-12]。还有研究[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