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9黄山奇石》为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的内容。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黄山的奇石景观,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又富含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课程设计将紧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描绘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结合黄山奇石的地理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9黄山奇石》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审美鉴赏力,激发想象创造力,以及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通过深入分析课文的语言艺术和描绘手法,学生能够锻炼对优美语句的品鉴与模仿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在欣赏黄山奇石的过程中,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赞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同时,通过创意表达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的社会交往能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如基本的词语理解、句子阅读和简单段落的分析能力。在二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简单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
2.学生普遍对大自然景观具有浓厚兴趣,对于描绘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喜欢通过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合作讨论,有的则偏好独立思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课文中一些抽象词汇的理解、对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以及对黄山奇石背后文化意义的把握。此外,如何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如创作自己的描写性小短文,也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强调课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山奇石的感受和想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创作法:指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描写性小短文,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和互动白板展示黄山的真实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教学软件:使用语文学习软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物展示:如有条件,可以准备一些黄山的岩石标本,让学生直观感受奇石的特点。
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9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共同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1.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黄山吗?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有着许多神奇的故事和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黄山奇石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吧!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朗读课文《9黄山奇石》。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感受作者描绘的黄山奇石景象,以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学生朗读课文)
3.精读课文,深入探究(20分钟)
(1)老师:请同学们关注课文第一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黄山奇石?
学生: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老师:很好,这些词语都是对黄山奇石的形象描绘。请同学们尝试用这些词语造句,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黄山奇石。
(学生造句)
(2)老师:课文中提到了“仙人指路”、“猴子观海”等奇石,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它们形状奇特,仿佛有生命一般。
老师:是的,这些奇石形状独特,仿佛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力。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奇石。
(学生描述)
(3)老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黄山奇石的美?
学生:如“那石头上的纹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每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老师:同学们的感受很到位。这些句子既描绘了黄山奇石的外观,又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请同学们尝试仿写这些句子,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对黄山奇石的赞美。
(学生仿写)
4.小组讨论,分享感悟(15分钟)
老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块奇石?为什么?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对黄山奇石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感悟)
5.创作实践,内化知识(15分钟)
老师:请同学们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式,以“我心中的黄山奇石”为主题,创作一篇描写性小短文。
(学生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6.总结拓展,提升素养(10分钟)
老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了黄山奇石的神奇与美妙。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此外,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