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压力与挫折.pdf

发布:2024-09-11约1.03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压力与挫折--第1页

授课内容,学时:

第一课时压力概述

导课:小游戏:吹气球的比赛。

比赛规则:班内选4-6位同学参与活动,将气球吹到你认为的极限。请气球吹得最大的同学再来吹他的气球,

看看气球能撑到多大。(直到气球破了为止)

引入“压力问题”

四种情况:(1)压力太小——不够饱满。气不足时,气球瘪瘪的,不够饱满,状态不佳。

(2)适度压力——富有弹性。当压力适度时,我们可以看到气球不仅饱满,而且弹性依然非常的好,你压

它它不会破,你放开气孔它依然能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3)压力超标——失去弹性。当压力太大,违背了气球的条件时,虽然气球没破,但是放开气孔,我们会

发现,气球已经受伤了,回复不到原来的状态。

(4)压力严重超标——撑破。当我们不顾气球的极限不断地吹啊吹啊,最终气球被撑破。

事实上,我们人也好比一个气球,学业,社会及外界影响会会我们造成诸多压力。

一、什么是压力

压力,也叫应激,最早是在1936年由加拿大著名内分泌专家汉斯·赛利(HansSelye)博士提出的。

他认为压力是生活环境不能满足个人需要、个人学习与经验无法与现实生活的要求相互配合,所导致的生理

或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种紧张状态。

国内普遍认为,压力是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就是人

在环境中收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紧张情绪。比如,当我们体验到压力时,我们会出现如咬手指、

失眠、到处走动且无所事事、焦虑、抑郁、愤怒、消化功能失调、头痛等一些身体和行为上的反应。

1.压力是环境要求你做出选择或改变时的个人感受。

面临选择:选择总是伴随着内在的心理冲突,给个人带来压力感受。

如:赴一个很重要的约会,你经常乘坐的那路公交车迟迟不来。

选择A:继续等待,可以等到车,但也可能会迟到。

选择B:避免迟到,坐出租车,但要付出额外费用。

面临改变:从普通学生到学生干部。从高中的固定教室到大学的流动教室。

2.压力是对未知事件的悲观解释。

如:辅导员说,中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事件的不确定状态,忐忑不安。

1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压力与挫折--第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压力与挫折--第2页

→可能1:学习好,表现好,得到老师的赞许,获得奖学金或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可能2:学习表现除了差错,要挨批?→产生压力。

3.压力是持续不断的精力消耗——心力衰竭。

如:我已经持续不断地复习了十几个小时,真想立刻回宿舍休息。但是明天还有个考试,不能走,于是

赶到心烦、不满、压力重重……

4.压力是面临威胁时的本能反应。

日复一日持续不断的体力和心理付出,消耗着你的热情、耐心和学习动力,最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心

力衰竭。如:高成绩要求,低成绩所带来的负性情绪→冲击你对自尊的需要和自我评价,引起挫折感。→当

愤怒的情绪占主导时,可能会引发对障碍物的攻击。→也可能导致攻击行为的转移。

【压力体验】:水的重量

二、压力的影响

压力似乎总在消耗我们的精力,带给我们无尽的烦恼和不断升级的紧张情绪,那么,如果生活中没有了

压力的存在,是不是就很美好呢?其实不然。

1.压力给生活带来乐趣。

如果人为减少外界刺激,会发生什么结果呢?

为维持正常的状态,人们需要一个最低水平的刺激输入。

生命是一连串克服压力的过程。

【案例】实验:感觉剥夺实验

2.压力促进人类发展。

进化论的观点:有限的资源导致竞争,而竞争就必然有压力,发展最快的地区,压力也最大。

如:婴幼儿时期,小学时期,中学时期,大学时期,工作后……

结论:压力是无处不在、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

林肯发现的“马蝇效应”告诉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