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脑膜炎[精选].ppt

发布:2017-01-22约7.72千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面对一个发热、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儿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岁男孩小华,3d来发热,体温39℃,伴呕吐,每日3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用红霉素治疗,体温仍不退,精神差,食欲差。1d来反复惊厥3次,抽时双眼上翻,面色发青,四肢抽动,持续约3min。 查体:T39℃,R 48次/ min,P147次/ min,血压正常。颈有抵抗,凯尔尼格征阳性。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N 80%,L 20%。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下降,蛋白增高。 医师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为什么? 思考题 1.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 2.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3.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 4.本病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5.本病的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治疗? 神经系统感染 教学目标与要求 重点与难点 致病菌 2/3以上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引起 致病菌与患儿年龄有关 1)新生儿及2月以下的小婴儿以G-杆菌(大肠 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为主 2)3个月~3岁小儿多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 3)年长儿多由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引起 特殊人群中致病菌 免疫缺陷者、神经与皮肤的解剖异常者易发生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感染。 发病率高的原因: 免疫力低下: 以Ig为例 病原菌入侵途径 ● 血源性(绝大多数); ● 邻近感染扩散; ● 异常通道直接入侵。 ● 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1岁以下 占1/2~2/3; ● ≤3个月幼婴及新生儿临床表现不 典型。 1.急性起病 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症状 2.神经系统表现 颅内压增高 惊厥 脑膜刺激征 意识障碍 局灶体征 1.血常规 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性增高,可见中 毒颗粒 2.脑脊液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3.血培养和局部病灶分泌物培养 4.皮肤瘀点或淤斑涂片 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重要而简便的方法 5.影像学检查 头颅B超、CT及MRI等 硬膜下积液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 正常婴儿硬膜下积液1毫升   若一侧积液2毫升或蛋白定量0.4g/L,可   诊断硬膜下积液; 重者积脓,涂片及培养得致病菌。 ● 发生率:主要发生于婴儿,4~6月多见, 1岁后很少见; 一般报告发生率10%,若常规穿刺,可达 50%或更多。 ● 致病菌:肺炎球菌30%;流感45%;         流脑9%。 硬膜下积液的诊断: (1)典型病史:经合理规则治疗,病    情不能按预期好转,或一般情况好  转后再次发烧、呕吐等; (2)CSF好转、但症状反加重者; (3)颅骨透照试验; (4)B超; (5)诊断性穿刺。 脑室膜炎: ● 易发生于幼婴及新生儿、尤其治疗延误者。 ● 诊断依据:  经有效治疗CSF改善,但脑症状继续加重;  B超/影像学侧脑室扩大;  侧脑室穿刺,发现脑室内炎性CSF 几种主要颅内疾病的脑脊液改变 1.抗生素治疗 治疗原则:尽早、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选药原则:致病菌敏感,CSF内浓度高,副作用小 常见病原菌选药: 首选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 病原菌明确者应参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 用抗生素         大肠杆菌  ● 选药:头胞噻肟钠,头胞噻肟钠+氨 基糖甙类; ● 疗程:3周或更长。 2.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地塞米松0.2~0.6mg/(kg·d),连用2~3天 3.并发症的治疗 硬膜下积液: 少量自行吸收 量多每日或隔日反复穿刺放液;一般一侧放 液15ml/次,两侧不超过30ml 3~4周不愈者手术剥离包膜 脑室管膜炎:侧脑室穿刺注药(慎重) 脑积水:腹腔、胸腔分流装置 脑性低钠血症:适当限制液体入量,补充钠盐 4.对症和支持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 处理高热、惊厥和休克 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每次0.25~1.0 g/kg, 每4~8小时1 次 支持疗法 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 Meningitis) 概述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结核杆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 是小儿结核病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常常是全身粟粒型结核的一部分 多发生于原发感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