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放射诊疗场所防护检测及评价_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1-26约字共10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员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检测程序 探头的移动速度约5cm/s,皮肤和衣服测量结果按100cm2平均,手和手指分别按30cm2和3cm2平均。 在紧急情况下应先检测皮肤。可以要求受检者先换衣服(换衣时应带手套,其它人可以帮助,避免二次污染),换下衣服以后再检测。 人员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检测程序 耳道、鼻孔、口角及伤口用棉签擦拭,并将擦拭物置于试管中。 脱下的衣物应放置在密闭容器中(例如塑料桶、塑料袋),每一个容器都应贴上标签,写有病人的姓名、地点、样品名称、收集时间和日期,并且醒目地标注:“放射性—勿扔掉”,以便进一步鉴定放射性核素种类等。 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检测 对于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表面污染监测是评价工作场所防护条件优劣、包封容器完好程度以及判断有无违章操作造成意外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监测点 工作台、设备表面、墙壁、地面、工作人员的工作服、手套、工作鞋、工作人员的暴露部位等。 监测方法 在测量时注意探测器窗口不要接触被测物表面,以免污染探测器,探测器窗表面与污染表面之间的距离选择是: 测量α放射性物质污染,探测器窗面离污染表面的距离不得超过0.5cm,探测器在污染表面上移动的速度一般不超过15cm/s; 测量能量大于0.3MeV的β放射性物质,探测器窗面离污染表面的距离应不大于5cm,探测器的移动速度一般不超过15cm/s; 监测结果 局部皮肤表面污染监测,由大约100cm2面积上的均值确定,并以此作为当量剂量评价的依据。 表面污染的控制水平是按每平方厘米表面的Bq数规定的。表面污染测量仪探测器的窗口面积多为50cm2。被测表面的污染水平C由下式计算: 监测结果 C=(N-N0)/η·S(Bq/cm2) C—被测表面的污染水平 N—仪器读数,计数/S N0—仪器本底计数率,计数/S η—探测器的探测效率 S—探测器的有效探测面积 监测结果 例:对一实验台台面进行β放射性污染监测,仪器读数为1000/s,仪器的探测效率为30%,有效探测面积为50cm2,仪器本底计数率为4/min,求该实验台台面的污染水平? 解:已知仪器读数N=1000/s,仪器本底计数率N0=4/min=0.07/s,探测效率为30%,有效探测面积为50cm2,代入公式 C=(N-N0)/η·S =(1000-0.07)/(0.3×50) =66.7(Bq/cm2) 答:该实验台台面的污染水平为66.7(Bq/cm2)。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附录B 剂量限值和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谢谢! 考试题 1、现行医用X射线诊断的卫生防护标准及其监测规范的职业卫生标准名称和标准号是什么? GB18871-2002中提出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年有效剂量限值? 答:卫生防护标准是:《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 GB18871-2002中提出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年有效剂量限值: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mSv,任何单一年份内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公众中的有关关键人群组成员所受到的年有效剂量不超过1mSv。 2、简述在外照射防护中选用监测仪器的基本原则? 答:1)仪器的能量响应:各种仪器都有各自的能量适用范围,因此选侧仪器时,应首先了解仪器的能量响应,再根据待测射线的能量进行选择。 (2)仪器的时间响应:仪器测量时,其读数的建立需要时间,这个时间越短对测量就越有利。 (3)仪器的测量范围:测量前要对待检测辐射场的剂量进行估计,尽可能选择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的仪器。 (4)射线的类型:测量时,需要根据射线的类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仪器。 (5)仪器的稳定性和方向性:监测仪器要有良好的稳定性,测量的方向性误差不应大于±5%。 3、简述普通摄影机房防护监测点的选择。 答:应以放射工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或活动场所为检测点。为了反映站立或行走时人体所受剂量,一般可将探测器放置在离地面1-1.2m的高度进行测量。对辐射源机房的四周墙体的检测点为墙外0.3m处,对机房屋顶上房间的检测点为地板上0.5m处,对机房地板下房间的检测点为顶板下1.7m处。如:控制室观察窗、控制室防护墙、控制室防护门、机房四周防护墙、机房防护门、防护窗、机房的楼上、楼下、配电箱、电缆线孔、空调线孔等,即以机房为中心,相邻的六个面,都需要检测。 * * * * * * * * * 监测方法 4、散射体 工作场所外照射检测有时测量的是散射线,散射体为人体。如果不是正常运行情况下进行测量,而是在模拟条件下测量,则必须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设置与之等效的散射体,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