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意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周 广
化学05(1)0501121028
指导老师:庄启亚
摘 要:环境污染危及人类的健康,本文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问题,从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赤潮、饮食、装饰材料等有关教材内容入手,利用课堂教学、实验、第二课堂等多种教学措施进行了讨论,期望引起学生对环境的重视和保护。
关键词:化学教学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环境教育 环境保护意识
How to train the student`s conseiousness of protecting environment in Junior chemistry class-teaching
ZhouGuang
Turor: Zhuang Qiya
Abstract: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ndangers the human health, this text how to permeate the problem of the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chemistry teaching, from the ozone layer empty, green house effect, acid rain, red tide, food, decorate the relevant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s in material etc. commence, making use of the classroom teach, experiment, the second classroom etc. various teachings measure proceeded the discussion, with its cause the student to value environmentally with protect.
Key Words: Chemistry teaching high school chemistry course standard environment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众所周知,人必须依存于环境才能生存与发展,而要使人们关怀、保护环境及合理利用资源,就必须贯彻实施环境教育。化学是一门与环境联系密切的自然科学,是学校教育贯彻落实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教育部研制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精神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课程标准》[1]),它为具体而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对环境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真正认识到自己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责任,努力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创设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积极开展和落实环境教育。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下面就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利用教材知识渗透环境教育
中学化学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具体做法我总结如下:
1.在“煤、石油、天然气的知识学习后,可重点介绍“臭氧层空洞”。地球上空离地面25千米——50千米处存在着一层含臭氧 90%的左右的臭氧层,太阳辐射的光经过臭氧层时,其波长为200——300微米范围的,对地球上的生命有害的紫外线大部分被有吸收,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延续。近年来由于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破坏了臭氧层,在南极上方的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太阳辐射的紫外线穿过“空洞”直射到地球,从而祸及寰球生灵。近几年来人类癌症、眼科疾病、皮肤病及一些无名病不断发生,一些植物不明原因的枯死,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紫外线辐射。
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了解破坏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污染物有:氮的氧化物NOX、硫的氧化物SOX以及作为冰箱致冷剂的”“氟氯烃”等。使他们知道这些污染物来源于含硫、氮燃料的燃烧、化工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致冷剂氟氯烃的大量使用 。 消除措施:调整能源结构;限制超高速飞机的飞行,是非常重要的,超高速飞机的飞行高度在20千米以上,它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对臭氧层的破坏尤为严重。氟氯代烷是致冷剂的主要成份,限制使用氟氯代烷,寻找新的无污染的致冷剂,是当今制冷工业发展的方向。据报道,新型的无卤制冷剂已经合成,并开始用于工业生产。
2、在学习有关“化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