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年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doc

发布:2018-04-24约6.7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8 年 中 考 适 应 性 考 试 (一)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 1.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 2.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有 ①御史大夫 ②太尉 ③司隶校尉 ④刺史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17 年 5 月 14 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 100 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 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从长安出发向西到达西亚、欧洲 D.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4.“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使上海“海禁大开”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关于改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6.1922年,由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社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实业家张謇被民众选为“最景仰之人物”。张謇能够当选的主要原因是 A.创办近代军用企业 B.提出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 C.创办近代新闻报纸 D.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7.“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8.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 、“独目将军”刘伯承,率领大军在鲁西南渡过黄河,越过 陇海铁路,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军事行动 A.发生在1946年6月 B.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C.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D.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9.以下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C.图一所示各项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图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图一所示各项成就为图二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完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于2018年2月25日公布。实际上,从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至今,中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下列法律性文件中最早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1.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②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比喻是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13.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53年中国和缅甸政府谈判时,中方首次提出和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