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信息可视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XXXXXXXX 大 学
2014 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信息可视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
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
学 号 研究生
导师
2014年 月 日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信息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分别是:
目的:将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与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实施可视化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可视化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而且还可以帮助图书馆用户运用可视化的技术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帮助用户管理、分析和理解信息。由研究学者认为,可视化技术代表了人的认知的增强,不仅减少了人们对网络信息的搜索频率,而且扩大了用户可用的存储量和可处理的资源量,将人的感知推理操作能力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发掘可视化模式的能力有所提高。数字图书馆时间监控,采用可视化技术,可以提高人的感知注意,同时达到了图书馆的目的。将信息编码为可操作的媒介,不仅可以洞察数据,而且还可以作为决策的有效参考信息,做出决策或解释数据。
意义:当人们享受着数字图书馆的便利的同时,数字图书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其发展和普及与数字化网络息息相关。在网络环境中,大量的数字信息和各种知识被数字化技术处理,被存储在各种类型的信息库中。图书馆用户在搜索信息的时候,面对数据庞大的信息海洋,要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那么,数字图书馆的研究重点与研究方向,就是为用户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帮助用户缩小信息容量,使用户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查找到制定信息。
二、选题的依据(理论依据、技术依据、前期工作研究依据)
2.1 理论依据
在设计组织、设计师编写的图书或者撰写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也包含了这种思路,但同样由于商业设计的性质,并没有对此过多的归纳概括,本文就是对这种研究思想混乱的情况进行描述。同时关于这类概念的描述也非常混乱,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使用方式概念混用,方式设计,行为设计的概念并没有过多差别。本研究的意义就在于以行为方式的角度对产品设计的创意、设计方法、设计过程中所要碰到的问题进行系统论述,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供一种设计思路。Tilebar图形对于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描述。
信息可视化所瀚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到制图学和成像学信息,涵盖着数据信息的抽取和描述、人机交互、数据挖掘等等,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信息的本质和更方便地操纵信息。在亚洲地区,日本成立了可视化学会,不仅创建了可视化数据库而且还出版了《可视化杂志》。日本的爱知大学在文献数据库的使用上引用了可视化技术,开发了“文献问题构造可视化系统”,使用户能很容易把握文献的主要内容。
3.2国内研究动态和水平
中国对于可视化技术的研究,是在而是世纪90年代。但是与国外不同,此时对于该项领域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广泛地应用与行业领域中。随着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在初期的数据可视化的研究和应用基本局限于国家级研究单位,并在大型企业或者公司中试运营。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功能的提高,各种图形显卡和可视化软件的研发,将可视化技术图像了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和医学信息的可视化就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文献
[1]黄如花.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J].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111-122.
[2]周静怡,孙坦. 信息可视化在数字图书馆中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01):34-35.
[3]杨峰,周宁,吴佳鑫. 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文本聚类方法研究 [J]. 情报学报,2005(06):679-683.
[4]刘晓娟.信息可视化技术在Cl软件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06):640-643.
[5]Eugene Garfueld. Historiographic maping of knowledge domains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4.30(02)119—145:.
[6] Michael Kifer and Georg Laysen. Flogic:A higher—order language for reasoning about objects,inheritance and scheme [M]. In Clifford et a1,20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