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调研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
关于人们对客家文化认知的调查报告
客家,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而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调查目的:如何才能实现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可持续地弘扬传承,通过调查知道人们对客家文化的了解有多深,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普及客家文化、持续弘扬传承客家精神
调查情况: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发现人们对客家人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欣赏只有少部分人不认同客家人,人们对客家人、客家精神、客家生活方式等等的认同度还是较高的。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50%的人认为客家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具备客家血统会讲客家话。有55.7%的人对客家人及客家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有了解一点。还有就是人们对客家文化的第一印象有52.2%的人认为是客家方言(客家话),20%的则认为是客家建筑(围龙屋、圆形土楼)。
人们通过了解客家文化的途径中,调查结果显示,30%通过作为客家人在客家环境中耳熏目染;25%通过亲朋好友介绍解说;17.7%通过网络或书籍;8%通过客家文化旅游等等。从数据看,在客家环境中比较容易推广客家文化,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绝大部分人对客家人的知识也仅是略知一二,而且还不一定准确,更谈不上全面系统,这样就得不到客家文化知识的准确传播。
有的客家文化教育现状,有的由于对象有局限、有的由于没有专门的课程等原因,远远达不到有效的教育程度,中小学乡土教育正是
如此。长期以来,乡土教育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但是,由于应试评价主导教学,乡土教育课程基本形同虚设。乡土教育课本身也要么缺乏整体的知识体系,要么缺乏统一的主题,要么实践活动没有连续性,其效果可想而知。要对客家青年实施有效的客家文化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以专门课程对客家青年实施客家文化教育,才是最佳办法。
正是由于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所以它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具有作为移民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文化面貌。比如,客家文化中所具有的十分强烈的寻根意识与乡土意识,正是移民在离开祖居地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对原有文化的眷恋。同时,也正是由客家人有很长一段漂泊流离的经历及到达定居地以后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从而锤炼出客家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勇于开拓的精神、勤劳朴实的品格及善于用血缘、亲缘、地缘等各种条件建立同宗、同乡、同一文化内相互合作关系的团体主义精神。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实现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需要。正是由于他们在不断迁徙中求得了生路,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所以才使得客家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出了“人唔辞路,虎唔辞山”、“命长唔怕路远”、“树挪就死,人挪就活”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在非移民文化中是不多见的。
客家文化植根于客家人生存发展的历史长河与现实中,客家青少年能在文化积淀的潜移默化下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但这种潜移默化下形成的乡土观念、族群意识必然是自发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