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计量检定及校准.pptx

发布:2018-12-07约2.46万字共1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计量检定与校准  第一节 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 第二节 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 第三节 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 第四节 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使用 第五节 比对和测量审核的实施 第六节 期间核查的实施 1 第一节 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 一、检定、校准和检测概述 1.检定 检定的定义;检定的法制性;检定的目的;检定方法的依据;检定工作的内容;计量检定的特点;计量检定在计量工作中的重要性。 2.校准 校准的定义;校准的对象;校准方法的依据;校准的目的;校准工作的内容;校准的特点。 3、检测 检测的含义;检测的依据;检测的作用。 2 (二)计量器具的检定 1.检定的适用范围 检定的适用范围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所列的计量器具。 2.实施检定工作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十一条规定,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经济合理是指进行计量检定,组织量值传递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计量检定设施,合理地部署计量检定网点。就地就近就是组织量值传递不受行政区划分和部门管辖的限制 3 3.计量检定的分类 (1)按照管理环节分类 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周期检定;修理后检定;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进口检定;仲裁检定 (2) 按照管理性质分类 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 4 二、检定、校准、检测过程 (一)检定、校准、检测依据的文件 1.顾客的需求 合同、标书、协议书、委托书、强检申请书,以及口头等形式将他们的要求提出来要求。通过对要求、标书、合同、强检申请书等的评审,弄清具体的检定、校准、检测对象,计量性能要求,采用的方法等,这些要求以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 5 2.检定、校准和检测方法依据的技术文件 检定、校准和检测必须依据相关的技术文件,如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型式评价大纲、检验规则等。 检定应依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如无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则依据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的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 6 校准应根据顾客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技术文件。首选是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如果没有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可使用满足顾客需要的、公开发布的,国际的、地区的或国家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或依据计量检定规程中的相关部分,或选择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最新公布的方法,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自编的校准方法文件。这种自编的校准方法文件应依据JJF1071—200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进行编写,经确认后使用。 7 3.方法的确认 对于非标准的方法都必须经过确认后才能使用。标准方法是指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部门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含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规则)、国家统一型式评价大纲、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在这些标准方法之外的都是非标准方法,如自编的校准规范、自编的型式评价大纲、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最新公布的方法、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等。 8 所谓确认,就是通过核查并提供客观证据,以证实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特殊要求得到满足。确认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期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确认需要对该方法能否满足要求进行核查,并提供客观证据。用于方法确认的方法包括: (1)使用计量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校准; (2)与其他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3)实验室间比对; (4)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 (5)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的评定。 9 4.方法文件有效版本的控制 无论哪一种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型式评价大纲、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规则和经确认的非标准方法文件,都必须使用现行有效的版本。 10 (二)检定、校准和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 学历要求;培训要求;知识和操作要求;持证要求。 (三)计量标准的选择和仪器设备的配备 1.计量标准的选择原则 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计量校准规范中都明确规定了应使用的计量基准或计量标准,应按规定执行。 2.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 进行检定时要按照检定规程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