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十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
??? 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中小企业为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 一、“十五”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从原有的国有、集体一统天下演化成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快速发展局面。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到2005年底,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登记企业805.7万户,包括:国有集体等内资企业350万户,外商投资企业26万户,私营企业430万户。此外,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登记个体工商户2463.9万户。个体私营企业在数量上构成了我国各类市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成倍高于全国经济增速,非公经济投资已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50%。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 以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为例。由于统计口径变化1,“十五”期间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概况应分为前两年和后3年。2002年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单位数为172805户,与2000年154902户相比增长了11.22%;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59%(详见表1)。
表1 2002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工企业主要指标比“九五”末增长
?
企业数(户)
总产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资产合计(亿元)
销售收入(亿元)
利润总额(亿元)
从业人员(万人)
2000
2002
2002比2000增长(%)
154902
199900
?
29.05
47370.5
59648.16
?
25.91
12789.18
16262.32
?
27.16
55251.28
61975.68
?
12.17
37392.00
56313.97
?
50.60
1560.89
2353.11
?
50.75
?
4322.90
?
????资源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相关年份,增长率据其计算。
??? “十五”后3年我国中小工业企业继续稳健高速发展。就企业数量而言,呈现出“马鞍型”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3年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数量为19.42万户,2004年为27.33万户,2005年为26.38万户。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多数还是直线上升的,这说明企业平均规模有所扩大,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详见表2)。
表2 “十五”后3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有国中小工企业主要指标一览表
?
企业数(户)
总产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资产合计(亿元)
销售收入(亿元)
利润总额(亿元)
从业人员(万人)
2003
2004
比上年增长(%)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19.42
27.33
?
40.73
21.96
?
-19.65
93356.98
132192.0
?
41.60
165213.1
?
24.98
26852.4
36853.7
?
37.25
102530.4
135823.5
?
32.47
149177.8
?
9.83
90619.2
127685.7
?
40.90
156158.9
?
22.30
4501.3
6426.5
?
42.77
7960.8
?
23.87
4441.9
5232.1
?
17.79
5329.4
?
1.86
????资源来源:1.2003年数据来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工交司;2.2004年数据转摘自《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信息快报》之八;3.2005年数据摘自《中国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快报》,2005年12月,国家统计局工交司。
??? 二、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 1.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从整体来看,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着三大矛盾:第一是宏观管理不协调的矛盾;第二是地区之间的“外部性”矛盾;第三是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基础与市场激烈竞争需要提高素质的矛盾。
??? 从第一个方面看,中国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宏观管理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强化的表现就是不同的管理部门的存在和权力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就载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