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如何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任
秀
霞
冠县桑阿镇贵宾学校
浅谈如何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论文编号:
内容摘要: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通过数学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提出的。只有具备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创新的能力。在我看来,培养数学学习习惯最佳时期便是小学阶段,习惯教育更应作为小学阶段最主要的目的之一。
正文:《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如此重要,那怎样才能能学好数学呢?在我看来,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将会对数学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1、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较好掌握所学内容;2、计算时马虎大意,经常出错;3、审题不仔细,对题的理解有偏差;4、作业不能独立思考,及时完成;5、对做错的题目,不及时纠正等。故此,联系本身的教育体会,针对怎么教育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习气谈几点感触:
一、良好的倾听习惯
优秀的倾听习惯,不仅是获取学问的前提,更是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基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相比教会学生知识,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将对其学习数学起着关键作用。在培养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时,一定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唤醒,将积极参与,用心倾听,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聚精会神的能力。其中,兴趣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在课堂上,我将试着沉闷的纯知识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以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再讲《圆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会先让同学们说出常见的圆形物体,接着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物体,让学生上前描绘出圆,使学生对圆的认识由形物不分,转变为把形从物上抽象出来。进而使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奠定基础。求解数学题时,对所求问题进行周密详尽的剖析与一题多解、多思、多变的训练是分不开的,甚至可说若无周密详尽的剖析不会有一题多解,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一题多思、一题多变。思维的灵活性、周密性、发散性等,是学生具有优秀思维的表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往往体现在是否具有优秀的思维品质。
对于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我主要采取以下步骤:首先,每次讲题都要求学生说出题目有几个问题,分别让我们求什么;其次,在题中标注出关键字,整理脑海中的知识,列式计算;再次,把所求答案代入检验,并再次读题目,看是否违反常识,是否合理;最后,尝试用其他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争取做到一题多解、多思、多变。
三、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独立思考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运用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并对所学知识经由自身思考,提出不同观点的习惯。在目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具有完备的独立思考习惯尤为重要,由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讲授新课,查看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之中,应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继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首先,教师需有意识培育学生积极地动脑、独立思考良好学习习惯。教导新课时,教师在激发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好奇心的同时,更要善于提出引发学生动脑的问题。陈献章更曾提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疑是学之端、思之始。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只有敢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才可能有创造性的发现。其次,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生成与发展。如在《鸡兔同笼》学习中的一题:鸡兔同笼,有30个头,70只脚,鸡与兔各有多少只?对该题的学习,教师通过画图、画表、直接列算式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寻求答案。画表与画图的方式,形象具体,学生易于了解和掌握,直接列式较抽象,需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分析时着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假设它们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是30×2=60(只),与题目中脚的数量相差10只,那么这10只脚应该是补充给兔子的,进而推算出鸡与兔各有多少只。让学生课下继续思考,若假设全是兔,应怎么计算。当学生养成积极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就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思维习惯
爱动脑筋,善于动脑筋,是优秀的思维习惯,教学生如何思考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更应把培育学生优秀的思维习惯作为进一步提升课堂质量的主要内容。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