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农民工工资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科学年论文
题 目: 浅谈农民工的工资问题
学生姓名: 刘嘉萱
系 别: 经济管理与法律系
专业年级: 2010级法学专业
学 号: 201002011238
2013年 6 月10日
摘要
1
一、介绍 2
二、问题的现状 3
三、问题出现的原因 4
3.1、法律意识不强 4
3.2、开发商信誉度不高 5
3.3、监督机制不健全 5
3.4、司法解决效率不高 5
3.5、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5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6
4.1、规范建筑市场管理 6
4.2、建立支付保证金制度 7
4.3、加强工资支付管理 7
4.4、建立建筑市场诚信体系 8
4.5、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8
4.6、加强部门间的联动配合 8
六、国家的政策法规 9
一、介绍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从事的主要工作在建筑领域,这一工作存在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可以说不但流汗还会流血,表现在我们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一般是农民工被拖欠工资,如何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关系重大。处理好了,农民工拿到工资了,他们会感谢党和政府,充满信心的去继续工作,反之,一旦他们的工资未拿到,很可能让他们群情激愤,造成上访或围堵党政机关的群体性事件,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概括一句话就是:一摸二吓三程序,下面是我从事这一工作的经验之谈,以冀抛砖引玉。
首先,所谓“一摸”,就是要理顺劳动关系,摸清主体。农民工很特殊,特殊在他们只知道干活,一旦被拖欠工资却拿不出相关证据。他们往往是跟一个小包工头,而小包工头上面还有大包工头、承建单位,根据以往案例,在一个工程中存在着工程被层层分包、转包,有时候多达五层转包,还有一点就是农民工一般是一季度或是麦收、秋收、春节时才要求结算工资,所以,他们一旦被拖欠工资往往是人数多、工资多,多时上百人、每人几千元。
二、问题的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扩大,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加快,使原来呈隐性失业状态的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地涌进城镇务工,形成“民工潮”。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工大军,政府缺少相应的对策,法律制定滞后,用工制度不规范,加上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不强,缺少维权能力,致使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日益严重且普遍化。据中华全国总工会调查显示:农民工按时拿工资占16.3%;年底一并得到工资占11.2%;偶有工资被拖欠占32.5%;经常被拖欠占11.2%;从未按时拿过工资占28.8%,后面两项之和占到了40%。尤其每逢春节前夕,欠薪矛盾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常引发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不仅严重影响到社会秩序的安定,而且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极大的危害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几百万名劳动者遭遇工资拖欠问题,拖欠总额上千亿,尤其以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最为突出。2004年,国务院部署有关部委联手掀起建筑领域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的高潮,共追回被拖欠工资331亿元。尽管如此,拖欠行为还是屡禁不止。随着《劳动合同法》个《实施条例》的出台,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劳动关系的管制的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但依然是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所遇到的最普遍且最严重的问题。
、
三、问题出现的原因
3.1、法律意识不强
农民工法律意识不强,不知道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目前,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约占总数的60%以上,他们文化水平偏低,法律知识不健全,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侵害时想到的不是靠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而是通过武力等不合理的方式贸然行事,不但追不到自己的工资,还可能导致其他刑事案件的发生。
3.2、开发商信誉度不高
部分开发商和承包商主要的目的是赢取暴利,他们总是通过各种途径苛扣农民工工资或拖欠农民工工资来维持资金的运转。在接到全额的承包款后,受利益的驱使,携款而逃,致使农民工工资得不到兑付。
3.3、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建筑市场上,由于建筑施工合同不完善,没有明确规定民工工资偿付条款,施工单位不受条款制限,一些有关系的人从开发商手中拿到工程,转手给包工头,包工头再把活分给民工做,这样层层转包,而且中间转手的大多是“皮包公司”,他们靠转包牟取暴利,有的发包方与下面的转包人互不见面,发包方给转包人的工程款一到,转包人就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