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系统设计作业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 言
为使本公司汽车底盘转向系统设计技术规范化,结合转向所设计经验,对转向系统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以使进行转向系统设计的人员有所依据,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特编制本技术规范。本规范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完善。
本标准于200X年X月X日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师办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建兵
本标准附录A:转向系统设计的工作流程
转向系统设计作业指导书
1.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转向系统设计所。
2.定义
2.1概念模型
根据设计要求,将转向系统中的设计硬点、控制结构抽象出来,参数化驱动的3D模型,用于初步性能分析,并发放给组员进行详细设计的,由项目经理控制更新的主模型。
2.2 数模质量
在建模过程中按公司相关标准进行建模的前提下,根据3D数模被参数驱动程度进行判断,用于判断数模更改的难易程度,分好和差两级。如果数模在建模过程中按一定的控制结构参数化的构建,模型可被参数化驱动则认为该数模质量为好。反之若数模更改困难,一旦发生更改则需局部或全部重新构建模型,则认为该数模质量为差。
3.引用标准
GB/13604-92 汽车 转向球接头 尺寸 GB/T6323.2-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 GB/T6323.3-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 (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 GB/T6323.4-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回正性能试验 GB/T6323.5-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轻便性试验 GB11557-1998 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 GB17353-199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锁止防盗装置 GB17509-1998 汽车和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 GB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 基本要求 GB5911-86 转向盘尺寸 JB3740-84 汽车转向拉杆总成 技术条件 JB3784-84 汽车液压转向加力装置及动力转向器总成 台架试验方法 JB3785-84 汽车液压转向加力装置及动力转向器总成 技术条件 JB3979-85 汽车转向盘 试验方法 QC/T218-1996 汽车用转向管柱上组合开关技术条件 QC/T234-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轴承技术条件 QC/T251-1998 矿用自卸汽车应急转向性能要求 QC/T29028-91 汽车用带点火开关的转向锁性能试验方法 QC/T29029-91 汽车用带点火开关的转向锁技术条件 QC/T29049-92 汽车动力转向油泵质量分等 QC/T29096-92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29097-92 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29098-92 汽车转向器总成质量分等 QC/T76.7-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应急转向能力试验 GB/T12540-90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 4.转向系统设计工作内容
4.1转向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4.1.1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设计方案;
4.1.2编制试验报告,拟定试验方案,针对样车进行有关转向系统的整车试验;
4.1.3样车拆解,转向系总成及零件的试验与测绘;
4.1.4明细表编制;
4.1.5产品描述表编制;
4.1.6三维数模逆向或设计;
4.1.7配合招标;
4.1.8系统装配检查;
4.1.9系统匹配、校核,检查与悬架系统的运动学干涉,优化断开点,编制设计计算报告;
4.1.10绘制爆炸图、工程图;
4.1.11配合试制。
4.2项目结束应提交工作内容
4.2.1表格类:产品描述表、明细表、硬点表
4.2.2报告类:试验报告、转向系统设计校核报告
4.2.3数模类:系统3D数模、二维图、爆炸图
4.2.4检查表:3D数模检查表、二维图纸检查表、计算报告检查表
5.转向系统设计程序
5.1以产品开发任务书为基本设计依据;
5.2开发过程中严格按公司相关质量控制程序对各阶段完成质量进行评审;
5.3开发流程及阶段的划分按附录A《转向系统开发设计流程》。
6.概念模型
6.1建立概念模型的目的
转向系统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三部分组成,为了能够对整个转向系的结构进行控制,因此需将转向系各组成部分进行抽象,通过对转向系的抽象简化得出转向系统的概念模型,结合悬架简化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由此可以对转向拉杆断开点进行优化,进而确定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对概念模型的快速修改可以实现对产品结构的驱动。
6.2转向操纵机构的概念模型
6.2.1转向盘的概念模型
转向盘的概念模型可等效为一与转向盘外圆直径相等的圆。应具备的属性值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