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某挡墙加固工程施工方案.doc

发布:2017-01-04约2.9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挡墙加固工程 施 工 方 案 二00八年四月 方案说明  受攀枝花 公司委托,我公司于2008年4月5日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热泼渣预处理线挡墙现场进行了踏勘和调查。热泼渣预处理线挡墙,中间突出一部分长约30m,高度12m,在挡墙右侧出现约80mm的变形,左侧出现约50mm的变形。档墙变形发生在墙背回填时期,墙背回填采用未经处理的大块原渣,我公司根据现场挡墙的有关地质情况,对该挡墙拟定了处理方案,并对处理后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同时编制了处理方案的施工组织设计。 工作布置依据 1、《地基处理手册》(1998年4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7-89) 3、《建筑地基处理方案规范》 施工方案内容 采用灌浆方式对墙体进行灌浆加固处理。根据有关工程经验,处理后有关指标如下: 墙背渣:r=22KN/m3,c=50kpa,φ=41°。 有关指标选取: ①、挡墙:r=20KN/m3,c=70Kpa,φ=43°。 ②、未加固的填渣:r=16KN/m3,c=0Kpa,φ=39°。 通过灌浆处理后,使胶结体与原有挡墙形成一个整体。 2、灌浆范围:横向23m,纵向5m,竖向5m. 3、灌浆材料:灌浆材料以水泥为主,浆液配和比为:水泥:粉煤灰:水=1:0.5:1.2,施工时可视情况加1%左右的减水剂或水玻璃。 4、浆液影响半径:根据土体特性,按一定参数取值计算,浆液影响半径为2.2m,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土体渗透性进行适当调整。 5、钻孔布置: 横向:共三排孔,靠挡墙边线一排孔距挡墙边线分别为横1.5m及纵1.5m;纵向:按1.5m间距呈梅花型布置。 钻孔平面布置图 6、灌浆压力:0.2-0.8Mpa,根据不同情况,对灌浆压力进行调整。 7、灌浆效果评估:灌浆全部结束后,选3个点进行钻探取样试验,对胶结体质量进行评价。 8、灌浆施工完毕后应清理疏通原墙体上的泄水孔,深度应穿过灌浆体。 施工调整 1、在施工时,从挡墙里侧向外逐排压浆,施工期间,根据观测所得的异常情况,对该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 2、制孔孔径及深度:孔径60-75mm,深度5m。 主要工程量 1、灌浆孔:39个,检验孔2个,总进尺195m。 2、浆量水泥用量540吨。 3、φ60mm花管:1.2吨。 4、挡墙排水孔钻孔:147m 。 5、粉煤灰:270吨。 计算说明 (一)计算参数选取 1、挡墙:r=20KN/m3,c=70Kpa,φ=43°。 2、加固后的填土:r=21KN/m3,c=49Kpa,φ=39°。 3、未加固的填渣:r=16KN/m3,c=0Kpa,φ=39°。 4、挡墙底部的老土:r=18KN/m3,c=43Kpa,φ=21°。 (二)土压力计算 挡墙墙背土产生的土压力: EA=1/2rh2KA=216.0KN/m KA=0.30 h=8m (三)抗滑移、抗倾斜验算: 通过在挡墙墙背灌浆,胶结体与原挡墙形成一个复合体,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第6.4.7条进行稳定性验算。 抗滑安全系数: (Gn+Ean)μ 抗滑安全系数:Ks= ———————— = 1.471.3 Eat - Gt Gx0+Eaz?Xf 抗倾覆安全系数:Kt= ———————— = 1.51 1.5 EФx×Zf 六、施工布置 由于是雨季施工,需做好水泥及粉煤灰的防潮工作。现场布设两台钻机,设两台移动式搅拌钻,施工用水、用电由甲方指定接点,乙方按表计量。 进场施工前,应查明场地内各种管道及线路的分布情况,钻孔时应避开。同时,为防止浆液从现挡墙泄水孔及沉降缝中漏失,应先用水泥砂浆将其封堵。 七、施工工艺 由于该加固方案主要是采取压浆对砌筑的矿渣进行胶结,形成胶结体。工艺要求高,对不同深度和实际压浆情况应随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对各施工工序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以满足设计要求。施工顺序为:打孔 浆液拌制 压浆 移至新孔。 打孔:用前面带有钢锥头的Ф73花管打入,深度:打到老土为准,大约5米深。 浆液拌制:施工浆液严格按配合比水泥:水=1:1—1.2进行拌制,如果浆液消耗量较大,应在浆液内加入2—5%的水玻璃。加快水泥初凝时间。 压浆:压浆前首先检查压浆管路及其设备的性能。压浆过程中,严格控制灌浆压力,采用限量灌浆法进行施工,对浆液进行计量,与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八、施工机械设备 为了按期完成施工,我公司拟投入如下主要机械设备: 钻机:XY—100型及XJ—100型,共计2台; 移动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