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4章80x86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ppt

发布:2017-04-19约1.0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1 计算机指令格式 ;2. 一地址指令 1) 只有目的操作数的单操作数指令 格式: 目的操作数地址 功能: OP(D1)→D1 上述功能描述中,D1表示地址本身,(D1)表示存放于该地址中的内容。描述的指令功能为:从地址D1取出操作数,按操作码OP规定的操作进行运算,如加1、减1、取反、求补等,再将运算结果存入原单元(即由D1指定)中。这种指令只对一个操作数进行运算处理,所以指令中只给出一个显地址。 ; 2) 隐含约定目的地的双操作数指令 格式:  功能: (D1) OP (A)→A 此类指令描述的操作是:按地址D1取出源操作数,从约定的累加器A中取出目的操作数,两数按操作码OP指定的操作进行运算,结果存入累加器A中。 在目前的微型计算机中,算术/逻辑运算类指令大多采用这种格式,第一源操作数隐含在累加器A中;第二源操作数由地址码D1给出,操作结果替代累加器中原先的内容。 ; 3. 二地址指令 格式:  这是最常见的指令格式,两个地址指出两个操作数地址。 在许多情况下,两个操作数运算后有一个不需要保留。 例如, 两数相乘时,部分积累加和代替原来的累加后,后者不需要保留; 两数相除,被除数或原来的余数也总是被新余数所代替, 没有保留的必要。因此, 可以将运算结果放在不需要保留的那个操作数的地址内。二地址指令的功能如下: 功能: (D1) OP (D2)→D1 两个地址D1、D2分别指出了两个操作数,对这两个操作数进行OP所指定的操作数后产生的结果替代D1操作数,存入D1所指定的地址中。 ; 4. 三地址指令 格式: 指令功能: (D1) OP (D2)→D3 其操作是把D1、D2分别指定的操作数进行OP所指定的操作, 结果存放在D3所指定的地址中。这种三地址指令的优点是,操作结束后,D1、D2中的内容均未被破坏;其缺点是增加一个地址后,使得指令码加长,增加存储空间,取指时间变长。因此这种指令格式只在字长较长的大、中型机上采用,而小型机、微型机上一般不采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