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股市与实体经济的简单认识.doc

发布:2017-12-24约5.97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股市与实体经济的简单认识 对股市与实体经济的简单认识 2010-03-12 20:33 论股票(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与宏观政策的对应周期规律 一、 总则、周期规律、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内在的生存和发展规律。表现为四个周期(萌芽期、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个规律解释了一切事物兴衰的全过程。什么事物都不能例外。 二、实体经济的周期规律。表现为景气(复苏、繁荣期)——刺激期。衰退(过热期、萧条期)——调控期。再到刺激期的轮回。 三、股票(虚拟经济)规律。表现为上涨,横盘期,下跌,横盘的轮回。 四、宏观政策调控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对应关系。宏观政策调控的目的是减缓经济波动,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供给=需求,让经济平稳发展。所使用的工具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1、 宏观政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的冬天 实???经济有景气好的时候,也有景气差的时候,就好比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环一样,,景气也有无止尽的循环,景气差的情形,我们称之为“停滞,萧条”,相反地,景气好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复苏,繁荣”。 首先,我们来想想景气差的情况入手。一旦景气衰退,许多企业就关门大吉,所到之处关门倒闭声不绝于耳。幸免于难的企业,深恐下一个就轮到自已,全体警戒,更有企业毫不留情的加以解雇员工,如此一来,不仅失业人口会增加,人民也会因为被减薪心里不安而减少开支,努力增加存款,商家则是为了清掉库存商品,就会以降价的方式销售。 随之而起的,是全盘的物价一起往下跌。人民只顾着存钱,企业也不做投资,银行里的钱就会过剩。银行里有很多钱,没有人来借用,自然而然的,利息就会调降。 把这种衰退的实体经济写成数学算式表示如下 可能产量》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品需求 针对这衰退的经济形式,宏观调控政策会做出刺激经济扩张的战略决策:一、让货币政策。1、降息,2降存款准备金,3公开市场操作中的买进国债。——对货币开闸放水增加流动性。二、让财政政策。1、增加政府支出。如修路,建房等。2、减税。如增加出口退税额,减少征税的品种等。三、让产业政策,护持个别产业做为支柱产业拉动经济,拉动就业等。 实体经济的春天 严冬里刺骨的冷风,时间到了自然会消弭,然后就等着春光照大地。经济的变化亦如此。经过一段时间,坏日子的乌去就会飘散,看见明亮的太阳时,正是好景开始的前兆。我们可以超低的利息向银行借贷,然后,长期蜷缩在角落的企业,带着神采焕发的模样重新盖起工厂 卷土重来,新工厂到处林立,新的产业重新营运,不用说工作机会自然就多了。 情况至此,政府就不能袖手旁观,国内情况艰难的时候,政府应该一马当先处理问题,开始兴建水坝,铺路了。政府不像民间企业,牵一发则动全身,制造出来的工作机会更多。工作机会一多,人民的收入就可能跟着增加,想当然的,消费行为就会增加了,一旦消费行为增加,企业也就更起劲地做出更多商品来。实体经济的春天终于来了!套上专业术语就是说“复苏”来临了。也就是指“景气好转了”,以较文学的说法是“经济的春天”。 把这种景气的经济形式写成数学算式表示如下: 可能的产量=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 针对这景气的经济形式,宏观调控政策只会执行——刺激经济扩张的战略。 实体经济的夏天 经济不可能永远都是春天。好比天气温暖过头了就可能令人炽烈难耐,经济太好,也可能会像紫外线把人晒伤一样,可能演变成不可收拾的情况。但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呢? 因为,趁着好转的景气,企业为了设立工厂或公司,会开始不断地向银行借贷,而利息,也就随着争先恐后借贷的企业水涨船高。此外,一旦许多新工厂开始增产新的产品,可能会引发原材料供给不足的局面。然后也会影响到其它原料的短缺。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接着其它产品价格调涨,最后所有物价就会形成跳跃式暴涨。 假使 这样的情形持续不下去,由于利息与原料价格的暴涨,那些盲目设立工厂或增产商品的企业体,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窘境。这些企业同时关门大吉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呢?借贷的银行就要不到钱,要不到钱则银行只能倒闭。如果四处都是倒闭的公司,都是经营不善的银行,就会发生金融危机,国家就会在一夕之间乱成一团。 因此,景气太好导致问题发生之前,政府会事先做好预防以免造成景气硬着陆(景气“硬着陆”是指,景气急速变坏的现象;相反的,景气“软着陆”是指,景气的变化就像飞机缓缓降落,由好景气降温,慢慢变成坏景气的现象。假如突然由好景气变成坏景气,那么可能会暴增失业人口,拒绝兑付现金的企业等现象。为了预防产生这样的问题,政府可以推动各种景气降温的措施,即称之为“景气软着陆政策”)。引导企业别做过度的投资,发公文给银行别太轻易借钱出去等。 把这种实体经济的夏天用数学公式表达如下: 可能产量《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