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嵌入式多核编译器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11-30约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嵌入式多核编译器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 一、题目:嵌入式多核编译器研究与开发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和功能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复杂应用在嵌入式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这些复杂应用,需要更高效的处理能力,从而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寻找平衡。而多核技术的出现为此提供了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 然而,多核编程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一个关键的挑战就是如何优化程序的性能。编译器是优化程序性能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对于嵌入式多核编译器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嵌入式多核编译器的开发可以提供更多的优化策略,更好的利用多核处理器的硬件资源,提高程序的性能以及减少功耗。同时,该研究还可以推动嵌入式多核技术的发展,为嵌入式系统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 1. 嵌入式系统多核编译原理与技术研究; 2. 基于LLVM的多核编译器系统研究与开发; 3. 针对嵌入式多核处理器的编译器优化策略及其实现; 4. 基于嵌入式多核编译器的应用系统开发及测试。 四、研究方法: 1. 研究多核编译原理和技术,掌握多核编程中的优化技术和方法; 2. 建立嵌入式多核编译器系统,基于LLVM框架进行开发; 3. 探索嵌入式多核处理器的优化策略,实现针对嵌入式多核编译器的优化; 4. 利用开发的嵌入式多核编译器系统开发应用系统,并进行测试和评估。 五、研究进度: 1. 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完成开题报告撰写(1周); 2. 掌握嵌入式多核编译原理和技术,开发基于LLVM的多核编译器系统(6周); 3. 探索多核处理器的优化策略,实现针对嵌入式多核编译器的优化(8周); 4. 利用开发的编译器系统开发应用系统,并进行测试和评估(4周); 5. 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答辩(4周)。 六、预期成果: 1. 完成嵌入式多核编译器的研究和开发,构建嵌入式多核编译器系统; 2. 实现针对嵌入式多核处理器的编译器优化策略; 3. 开发嵌入式多核处理器的应用系统,并进行测试和评估; 4. 发表相关论文1篇、申请专利1项。 七、参考文献: 1. 赵育松. 多核系统编程与优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 徐红,张显平,康文林. 基于LLVM框架的自适应针对多核体系结构的编译优化. 计算机应用. 2016. 3. 张晓丽,陶煌. 面向多核嵌入式系统的编译优化技术研究综述.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