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2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要求:
通过设计一完整的数据库,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输入、输出、设计环境、目标和方法。熟练掌握两个主要环节——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分散安排2周(合计1周)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一般4~5人为一组。教师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布置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实际调研,提出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
要求如下:
(1) 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 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 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两次点名未到)以上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 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6) 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要保持联系畅通,密切合作,培养良好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
课程设计题目以选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业务模型为宜,要求通过本实践性教学环节,能较好地巩固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主要相关知识点,针对实际问题设计概念模型,并应用现有的工具完成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具体选题见附录。
四、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课程设计大体分五个阶段:
1、选题与搜集资料:根据分组,选择课题,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2、分析与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功能与数据分析,并进行数据库、系统功能等设计。
3、程序设计:运用掌握的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所设计的模块功能。
4、调试与测试:自行调试程序,成员交叉测试程序,并记录测试情况。
5、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开发的系统,及每个成员开发的模块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出成绩。
五、本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的每个步骤,以及提交各步骤所需图表和文档。通过使用目前流行的DBMS,建立所设计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库查询、连接等操作和触发器、存储器等对象设计。
1、需求分析:根据自己的选题,绘制数据流图。
2、概念结构设计:绘制所选题目详细的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成等价的关系模式;按需求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对规范化后的模式进行评价,调整模式,使其满足性能、存储等方面要求;根据局部应用需要设计外模式。
4、用VC、ASP、jsp、java等设计数据库的操作界面。
5、设计小结:总结课程设计的过程、体会及建议。
6、其他:参考文献、致谢等。
六、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1、问题描述。包括此问题的理论和实际两方面。
2、解决方案。包括:E-R模型要设计规范、合理,关系模式的设计至少要满足第三范式,数据库的设计要考虑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3、解决方案中所设计的E-R模型、关系模式的描述与具体实现的说明。
4、具体的解决实例。
七、成绩评定标准
序号
报告内容
所占
比重
评分原则
不给分
及格
中等
良好
优秀
1
问题描述
5%
没有
不完整
基本正确
描述正确
描述准确
2
解决方案
10%
没有
不完整
基本可行
方案良好
很有说服力
3
解决方案中所设计的E-R模型、关系模式的描述与具体实现的说明
40%
没有
不完整
基本正确、清晰
正确,清晰
正确,清晰
4
具体的解决实例
40%
没有
不完整
基本完整
完整
有价值,并可以实际演示。
5
其他
5%
包括是否按时完成,报告格式,字迹、语言等等
八、参考资料
[1] .Database System Concepts.(Fourth Edition)
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 F.Korth S.Sudarshan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 .数据库系统概论. 萨师煊 王珊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版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