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1章绪论.ppt

发布:2017-07-02约3.39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 第 1 章 绪 论 内容要求: 制冷的基本概念 制冷和低温技术的研究内容 制冷和低温技术的应用 制冷和低温技术的发展历史 制冷和低温技术的热力学基础 1.2 制冷和低温技术的研究内容 * * 第 1 章 绪 论 1.1 制冷的基本概念 1.1.1 制冷: 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 某物体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并保 持这个温度。 (1)制冷不同于自然冷却。 (2)制冷的实现必须包括消耗能量的补偿 过程。 说明 (3)制冷就是从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 热量排放到环境介质中去,以产生 低于环境温度的过程。 1.1.2 制冷机: 机械制冷中所必须的机器和设备的总和。 1.1.3 制冷设备: 压缩式制冷机: 压缩机 蒸发器 冷凝器 节流机构 辅助设备 发生器 蒸发器 冷凝器 节流机构等 吸收器 吸收式制冷机: 1.1.4 制冷剂: 制冷机中所使用的工作介质。 (1)制冷剂在制冷机中循环流动,同时与 外界发生能量交换,即不断地从被冷 却介质中吸取热量,向环境放出热量, 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2)制冷剂必须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能够 汽化和冷凝。 1.1.5 制冷循环: 制冷剂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的综合。 说明 1.1.6 制冷技术划分领域 图1-1 低温温度范围 按照所获得的温度: 普通制冷 120K以上 深度制冷 120~0.3K 超低温制冷 0.3K以下 学术用语的统一 120K-80K 液化天然气温度(LNG温度) 空气分离温度(氮,氧,氩) 100K 60K-63K 氮温度(氮液化温度) 22K-14K 氢温度(氢液化温度) 5.2K-1K 氦-4温度,氦-3温度 (液4He, 液3He温度) 2K 氦-4负压抽气,得超流氦相 He-II 1K以下 超低温(ULT) 研究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 研究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方法,机理以及与此相  应的循环,并对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和计算。 研究制冷剂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提供合适的工 作介质。 研究所需的各种机械和设备,包括它们的工作原 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热绝缘问题,装置的 自动化问题等。 研究气体的液化和分离技术。 1.3 制冷和低温技术的应用 商业及人民生活 工业生产及农牧业 建筑工程 科学研究 医疗卫生 空间技术 低温物理研究 商业及人民生活 商业制冷:各类食品的冷加工,冷藏储存,冷藏运输 食品冷加工车间 冷库物流 冷藏车 冷藏库 冷柜 冷柜 空气调节: 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柜式家用空调 中央空调 组合中央空调 户式中央空调 家庭中央空调 风柜空调 工业生产及农牧业 工业空调 六轴五联动车铣加工精密零件 发动机低温测试 计算机房温度20-30℃ 球铁马氏体 农牧业 春 化 闷麦法 交通运输业 压缩天然气单燃料城市客车 建筑工程 冻土挖掘 英吉利海峡隧道 英吉利海峡隧道 科学研究 NASA模拟月球环境进行登陆勘测演练 云雾室 医疗卫生 空间技术 液氮罐 火箭推进器 低温物理研究 低温声学,低温光学,低温电子学等。 超导现象。 1.4 制冷和低温技术的发展历史 现代制冷技术是18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 1755年,爱丁堡化学教授William Cullen利用乙醚蒸发 使水结冰;他的学生Black提出潜热概念,发明了冰量热 器,标志着现代制冷技术的开始。 1834年,美国发明家 Perkins造出了第一台乙醚为工质 的蒸汽压缩式制冷机。 1875年,氨为制冷剂的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产生。 1844年,美国医生 Gorrie发明了空气循环式制冷机,为 患者建立了一座空调站。 1859年,Curre发明了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并申请了原 理专利。 普冷方面 1910年,Maurice发明了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 1910年,第一台家用冰箱问世。 1930年,氟利昂制冷工质出现。 20世纪后,制冷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热泵列入制冷技术 范畴。 低温方面 1877年,Louis Cailletet 液化了氧气。 1895年,Linde 液化了空气。 189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