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角度测量详解.ppt

发布:2016-03-25约4.69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准管轴与竖轴垂直 横丝与竖轴垂直 视准轴与横轴垂直 横轴与竖轴垂直 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对中器的光学垂线与竖轴重合 3-5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经纬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竖直度盘 圆 水准水准轴 水准管水准轴 水平度盘 视准轴 横轴 竖 轴 3-5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 照准部水准管轴的检验校正 检验:粗平后,使用脚螺旋精确整平,然后旋转180度,看管水准气泡是否还处于零点位置 校正:用校正针拨动校正螺丝,使气泡向中央移动偏距的一半,反复检验校正 检验:精确瞄准远处一目标,旋转水平微动螺旋,看目标点是不是始终处于横丝上面 校正:卸下分划板护罩,松开四个压环螺丝,转动分划板,直到转动照准部时目标点始终在横丝上面移动 3-5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 十字丝横丝的检验校正 3-5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 视准轴的检验校正 检验:在一平坦地上,选择相距100m的A、B两点,在中间与目标等高地安置经纬仪,B点垂直视线方向放置一刻划尺,盘左瞄准A,固定照准部,纵转瞄准尺子并读数B1;再盘右瞄准A,固定照准部,纵转瞄准尺子并读数B2,看B1是否等于B2 校正:如图定出B3点,此时OB3垂直于横轴HH,用校正针拨动十字丝左右一对校正螺丝,先松后紧,使十字丝交点与B3重合;反复检验校正 3-5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 横轴的检验校正 检验:如图所示,在距墙20~30米处安置仪器,盘左精确照准P点,固定照准部,然后使望远镜水平(竖盘读数为90度),定出P1点;盘右瞄准P点,固定照准部,然后放平望远镜(竖盘读数为270度),定出P2点。看两点是否重合 校正:打开仪器的支架护盖,调整偏心轴承环,抬高或降低横轴的一端使i等于0。反复进行 3-5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 竖盘指标差的检验校正 检验:安置好仪器,盘左、盘右观测仪一清晰目标的竖直角(每次读数之前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依据公式计算出指标差 校正:求出正确的读数L-x或R-x,旋转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指标指向正确的读数,此时气泡必定不居中,用校正针拨动竖盘指标水准管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反复进行检验校正 3-5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 光学对中器的检验校正 竖直度盘 圆 水准水准轴 水准管水准轴 水平度盘 视准轴 横轴 竖 轴 转向棱镜 检验:地面上找一清晰的标志点P,安置仪器对中整平,然后旋转照准部180度,看P点是否还处于居中位置 校正:在地面上找出两点的中点,转动对中器的校正螺丝使对中器分划板的中心对准中点O。反复进行 P P1 3-6 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仪器误差 观测误差 外界环境的影响 3-6 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仪器误差 (视准轴误差) C C α xc xc H H O A2 A1 A 如右图所示: 消减办法:对仪器进行检校;盘左盘右取平均值 误差来源:视准轴与横轴不垂直 3-6 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仪器误差 (横轴误差) 如右图所示: 消减办法:对仪器进行检校;盘左盘右取平均值 误差来源:横轴与竖轴不垂直 i角 3-6 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仪器误差 (竖轴误差) 如右图所示: 消减办法:对仪器进行检校;仔细对中整平 误差来源:照准部水准管轴与竖轴不垂直;没有整平仪器 i角 3-6 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仪器误差 (照准部偏心差) 误差来源:度盘中心和旋转中心重合 消减办法:盘左盘右取平均值 0 270 180 90 270 0 90 180 3-6 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仪器误差 (竖盘指标差) 误差来源:指标不处于正确位置 消减办法:检校仪器;盘左盘右取平均值 3-6 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仪器误差 (度盘分划误差) 误差来源:水平度盘刻划不均匀 消减办法:对用一的个水平较进行多测回观测,然后去各测回角值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0 270 90 180 3-6 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观测误差 (对中误差) 误差来源: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不在同一铅垂线上 消减办法:精确对中 3-6 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观测误差 (目标偏心差) 误差来源:实际瞄准的目标的位置偏离地面标志点 消减办法:瞄准目标时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加改正数 3-6 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观测误差 (瞄准误差) 误差来源:人眼分辨率和望远镜的放大率 消减办法:加改正数;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小,一般可忽略不计 由于瞄准时受目标的形状大小、亮度、影像稳定及大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瞄准误差的大小还要适当的增大一个系数: 第三章 角度测量 3-1 角度测量原理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